並非全然無心,才會成人之美,如今倒也算功德一件。
“石姑娘,從前多有得罪,還望姑娘海涵。我父親一事,多謝姑娘。”白瑞嬌道。
她對石聆不能說全無芥蒂,但這句卻也是真心的。
白瑞嬌與孫璞玉成親後,在孫家過得並不算好,孫夫人瞧不上她,平日裡不是行為刁難就是言語諷刺,尤其是當石聆名聲從京城傳來,樁樁件件,就如巴掌抽在孫夫人臉上。孫夫人一方面不願意承認她當初看不起的石聆有了大造化,一方面更不願意承認是自己從中攪和了兒子的姻緣,只將氣都發在瞭如今已經無依無靠的白瑞嬌身上。
好在孫璞玉處處相護,乾脆連出門做生意的時候也將白瑞嬌帶著,心結就在日子的磨合中淡去。如今談起石聆,二人心中皆有感慨,卻也學會去刻意模糊,不再爭辯。
孫璞玉覺得,石聆就像一隻鳥,奪目,耀眼,沒有牢籠能困住她,她飛得太高太遠了,遠得他已經看不到,而白瑞嬌卻是一株依附在他身邊的鳶尾花,觸手可及。
這是他需要的女人,是要與他相伴一生的人;石聆則永遠是夥伴,是朋友,也是對手,無可取代,這就夠了。作為一名商人,審時度勢,衡量利弊,眼下已經是對他最好的情況,不是嗎?
有朋自遠方來,石聆總體還是高興的。何況她與孫璞玉早有默契,許多事情不必多言,便可著手去辦,有了孫家推動,加上孫璞玉這個好幫手,“功德券”轟轟烈烈地在京城鋪展開來。不過三日,多於失竊官銀兩倍的銀款——白銀三千兩整整齊齊地呈上景仁帝面前。
“功德券”一出,成果震驚朝野。
表面上這雖然是蔡徵的功勞,但是蔡徵在朝三十餘載,誰不知道這個老好人有幾分能力,如今得了石琮秀相助,竟是十日之內變出白銀三千兩來,這石氏長女莫不真如民間所說,是“財神娘子”下凡?
而在眾人中,最為震驚的又要屬皇后。當初是她與太子密謀推石聆出去,又是她親口向景仁帝進言,如今這事真的叫石聆做成了,可太子卻為了躲禍而半路撤了人,讓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全是石琮秀的功勞,與太子無關了。反而是林相家的狀元郎忙前忙後,跟著出了不少力,原本自家的人,生生就在眾人眼中,成了林相的人。
皇后心情頓時十分複雜,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孫白二人也算求仁得仁。即便當年白瑞嬌也作過些小死,但在孫少爺的角度來說,他一來不排斥家裡介紹,二來對白瑞嬌也有好感,若不是石聆的穿越女光環,他大概連猶豫都不會有。如今也就不過是迴歸本相。
孫對女主的感情,當最初的熱度退去,冷卻之後,的確是欣賞大於愛慕,石聆也是看清了這點,才成全了孫白,因為白從理論上符合孫對物件的條件,不是什麼命中註定,只是一個不討厭的人就可以了,因為他的生活重心永遠在事業,後院不添亂即可;
綜上,孫對女主的感情,和66以及煥煥的確不是一個深度的。所以,他只能做這個故事的前期預熱男配……
對不起更的這麼晚,週六晚上可能趕不上了》《
☆、歪心
朝廷有了銀子,景仁帝很高興。
同樣高興的還有一直懨懨的五公主,五公主在得知“功德券”轟動之後,從病榻上一躍而起,興沖沖地去找林方胥耀武揚威。可惜林狀元不以為然,他師父厲害這件事他早就知道,有什麼好驚訝?他比較怕的事,這個瘋子般的五公主不會是又來打他的吧?
真是可怕的女人,他當初居然還會覺得這個公主很漂亮。越漂亮的女人越是禍水,果然是真理!
“功德券”雖然暫時售罄,但石聆五品官身未去,照樣還是日日去蔡徵處報到,只是坊間再無人敢傳石家要出娘娘之事。時代的價值觀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石聆這般“無德”至極,皇上的後宮,怕是裝不下呀!
想當然的,明珠朝第一次名嘴顧瀚之對此事依舊是貶過於褒,甚至顧瀚之還因為石聆一事與多年的老友蔡徵斷交。
蔡徵很是淡然。交往這麼多年,顧瀚之這個老頭子有多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他同樣也相信自己交友的眼光,他認為顧瀚之是個心懷大事之人,也是個君子。得罪一個小人,你心中需要掂量;得罪一個君子,他也就是罵你一頓,不疼不癢。因此蔡大人翻個身,睡一覺,早朝上繼續去廣積“功德”了,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張小小的“功德券”帶來人生百態,一時間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