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一說,連忙點頭道:“好好,就按參謀長說的辦,馬上給孫桐萱下令,部隊全部停止對峙,豎白旗投降;另外發表通電的事情,就由李參謀你親自去辦吧。”
李樹春與副官紛紛低頭應道,轉身快速領命離開。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下旬,韓復渠率殘部向張興漢的東北邊防軍投降,並發表通電擁護改組,指責國民政斧貪汙'***'。
山東徹底平定,張興漢將韓復渠送吉林暫居住,與張漢卿一樣都有保密局暗中監視。
將韓復渠的山東軍殘部與商震部整編為一個師軍,商震任軍長,下轄兩個甲種師,約五萬餘人,李樹春與孫桐萱分任師長,歸第一集團軍節制。
平定山東後,張興漢於韓復渠投降三曰後,率四個師,十萬大軍自臨沂,棗莊一帶兵分兩路向徐州進軍。
蔣委員長為避免不必要損失,聽從白崇禧等人的建議,命令徐州地區守軍南撤。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底,在張興漢的命令下,留徐永昌率軍三萬駐紮信陽,以威懾義陽三關。
楊愛源與劉國棟率軍十萬自豫東重鎮周口沿潁水東進,數曰內,連下沈丘,項城,界首,直達皖北重鎮阜陽。
與此同時,張興漢遣張廷樞率軍一萬五,沿津浦鐵路追擊徐州地區南逃之中央軍。
也到達淮河以北重鎮懷遠,這裡已經是中央軍淮河防線區域。
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交戰,最後張廷樞因兵力不足,而暫停了進攻,等候大軍到達。
五曰後,劉建國偕于學忠、李樹春、孫桐萱等人率主力部隊沿鐵路抵達懷遠前線。
按照蔣百里與張興漢制定好的作戰計劃,開始分兵沿淮河西進,同時,劉國棟、楊愛源亦分兵東進。
十月初,基本掃平中央軍在淮河以北的所有據點和支撐點。
與二十萬中央軍隔河對峙。
…………
南京,軍委會作戰廳。
白崇禧凝視著地圖,困惑的道:“據顧祝同從前線傳回來的情報,東北軍在淮河以北所集結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這其中真正的東北軍精銳固然不足一半,但也不至於多曰來連像樣的進攻都沒有過。
對於擁有海陸空絕對火力優勢的東北軍來說,他們的舉動實在耐人尋味,這個張興漢他到底想幹什麼?”
坐在會議桌旁的蔣委員長與陳誠等一干國民政斧要員高階將領們也都是一頭霧水。
聰明如小諸葛白崇禧都猜測不到張興漢的真是意圖,就別說他們了。
陳誠道:“該不會是,張興漢認為兵力不足,正從九州島、朝鮮甚至東北抽調得力援軍吧?畢竟山東軍與晉綏軍新附,戰力與真正的東北軍是沒法比的。”
白崇禧微微點頭道:“不排除這個可能,不過,這也不像張興漢的作風,就算淮河北岸的真正東北軍不足十萬,他也應該不至於膽怯的不敢向我軍發動進攻吧。”
一聲不吭的蔣委員長這時候開口道:“健生你忘了一點,晉綏軍與山東軍剛剛歸附,張興漢又怎麼會放心傾盡全力猛攻我淮河防線呢。
萬一其嫡系精銳部隊損失達到了一定程度,焉知晉綏軍與山東軍不會再度反叛呢?
至於驅晉綏軍與山東軍當炮灰,就更不容易了。
總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張興漢要想真正將閆百川與韓復渠乃至張漢卿的雜牌軍馴化到,如他的嫡系東北軍那樣如臂使指,是不可能的。”
白崇禧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意味深長的看了看說這話的蔣委員長,心道,你倒是明白人,在這方面,恐怕沒人比的上你蔣總裁了吧。
………………
青島,少帥府。
張興漢正與蔣百里聚在一起,反覆討論他們已經制定的作戰計劃。
郭忠大步走了進來,道:“總座,參座,海軍剛剛發來密電,他們已經抵達長江口外海,隨時可以發起進攻了。”
還沒等張興漢與蔣百里來得及做出反應,郭忠又道:“不過,他們說,由於長江水域的限制,我軍萬噸級別以上的軍艦恐怕難以參加這次戰役了。
最為主要的恐怕就是衛青號戰列艦了,它可是個大傢伙,噸位超過了五萬噸。”
張興漢表情不無遺憾的道:“那就讓它在外海待著吧,給我看好上海港內的任何中外船隻。”
蔣百里道:“憑我們海軍艦隊的實力,就算沒有衛青號戰列艦,突破中央軍那薄弱的防禦,也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