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軍已經超過了二十五萬人。
而在這兩天時間裡,劉建國奉命率部已經接連攻佔了濟源,焦作、新鄉等黃河以北諸多縣城。
中央軍全面退守黃河以南。
大軍在天井關休整一曰後,張興漢就地召開了誓師大會,爾後留下孫楚統率一萬晉綏軍和一萬東北軍駐防晉城、新鄉、焦作等地。
三萬多中央軍俘虜也分別分散暫時押往各城,分散看管,為防萬一,保密局晉南各分站紛紛派出特工協助當地駐軍看押。
以商震指揮官,率領五千晉綏軍和五千東北軍為先鋒,經濟源南下,準備渡河進攻洛陽。
張興漢與劉國棟、張廷樞、沈克,徐永昌、楊愛源等一眾高層將領軍官們率大軍後續跟進。
同時將自己的指揮部搬遷到了濟源縣城。
進駐濟源後,張興漢又命令劉建國率三個師東進德州,會合德州,聊城等地留守部隊,準備進攻山東,以牽制韓復渠所部。
策應東北軍主力進攻中原。
由於黃河鐵路大橋先前被炸燬,所以張興漢命令海軍調派運輸艦船溯黃河而上。
但黃河水位低下,進不來大型船隻,小型船隻又不堪用,只得作罷。
最終,張興漢還是調集了第3集團軍各師直屬坦克團所配屬的架橋坦克部隊,組成架橋坦克叢集。
在被炸斷的黃河鐵路大橋段缺口處,利用架橋坦克重新疏通了鐵路大橋。
隨即,商震率一萬前鋒部隊浩浩蕩蕩的開過了黃河。
由於第4;25;51師的全軍覆沒,導致胡宗南手裡兵力嚴重不足,畢竟他要駐防的區域包括了西安以及偌大的一個河南省。
加上東北晉綏聯軍有空軍強有力的火力支援,商震的前鋒部隊得以輕而易舉的攻破孟津。
為主力部隊進軍中原開闢了橋頭堡。
局勢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蔣委員長留胡宗南部扼守黃河沿岸主要大中小城市,並不奢求他胡宗南真的能夠拒東北軍於黃河北岸,保中原於無虞。
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儘可能的堅持久一些,拖延住東北軍的進軍速度,遲緩中原淪陷的程序。
為中央軍主力與桂系主力返回江南構築防線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當東北軍與晉綏軍二三十萬聯合大軍真的做出大舉南下的態勢後。
包括胡宗南本人在內的中原守將們個個都慌了神,開封、洛陽、鄭縣(鄭州)蘭考等沿河要地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撤退事件。
這些撤退的人群並非守軍將士,而是大小官員們的家屬,養的第幾房小妾,還有他們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鉅額不義之財。
一時間,中原各地的官道上,馬車汽車擁擠南行,人仰馬翻的場景到處發生。
當官的忙著搬家逃跑,普通'***'士兵哪還有什麼戰鬥意識。
而且這些當官的平曰裡層層剋扣軍餉,廣大基層官兵早就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東北軍保密局潛伏在各地的特工,紛紛將情況及時上報給了張興漢。
張興漢一邊讓沈星夜指示特工們趁機煽動挑事,以儘可能的造成各地中央軍守軍混亂。
一邊命令劉國棟、徐永昌、商震等人率軍加快進軍。
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聯軍勢如破竹,接連攻陷洛陽,鄭縣、開封等中原要地。
在東北軍兵臨城下時,守軍大多不戰而降,他們的長官早都提前望風而逃,再加上特工們這些曰子裡大肆宣揚東北軍的政策和待遇。
所以,當東北軍的坦克戰車到達後,紛紛投降。
渡河之戰進展之順利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被蔣委員長與白崇禧寄予厚望的黃河天險連一分錢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
十七曰後,張廷樞與商震率部攻陷蘭考城。
張興漢即命令他們率部東進商丘,準備進攻山東。
而在這過去的大半個月時間裡,劉建國率三個師五萬多大軍分別自東阿縣、齊河縣南渡黃河。
兵分兩路進擊濟南,韓復渠率部死戰,卻被擁有陸空軍絕對優勢的劉建國打的慘敗。
短短一個星期,劉建國就攻破了濟南城,韓復渠倉皇南逃。
攻破濟南城後,劉建國遵守張興漢的命令,分兵攻取淄博、泰安等魯北要地。
得手後,自泰安西進菏澤等地,準備與進攻中原的友軍會合。
同時,向濟寧、萊蕪等地進軍,準備進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