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急需沈兄這樣身手了得的豪傑相助,不知沈兄可否參加我守備旅,與興漢一同為國盡忠?”
“實不相瞞,沈某來沈,正欲參加貴軍,張長官之赫赫威名,我東三省父老子弟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能隨長官抗曰戍邊,沈某三生有幸也!”沈星夜趕緊表明心跡。
張興漢聞言頓時大喜,連忙真切的拉住沈星夜的手,喜形於色的道:“太好了,能得沈兄相助,興漢亦榮幸之至!”
……………………………………
安排沈星夜去守備旅旅部報道,張興漢懷著不錯的心情帶著衛兵回到了自家宅院。
剛下戰馬,弟弟張興華便快步從裡面跑了出來,幫忙牽馬道:“大哥,你可算回來了,娘做了一桌子我們愛吃的飯菜,就等你呢。”
“軍務繁忙,來晚了些。”張興漢沒有說出自己遇襲的事情,免得家人擔心。
“快進去吧。”張興華不疑有他。
張興漢帶頭朝院內走去,張興華一臉高興的跟在他身後。
他們兄弟二人聯袂走入正廳時,父親張玉喜正坐在正位閉目養神。
聞聲睜開雙眼,見到張興漢喜形於色的道:“興漢回來了?快坐吧。”
“嗯。”張興漢點了點頭,與張興華先後坐下。
不一會,母親劉麗萍和王若英以及周氏帶著張興漢的兩個乾兒子和一個乾女兒端著最後幾道菜餚走了進來。
此時周氏三個孩子都已經換上了新衣服,洗過了澡,尤其是三個孩子,除去臉上汙垢後,個個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張興漢見此十分高興,很顯然父母都是通情達理之人,沒有嫌棄她們,更沒有拿她們娘幾個當外人。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開始享受這戰爭來臨前難得的團圓家宴。
席間,張玉喜和兩個兒子品酒論時事,王若英和劉麗萍以及周氏則默默的吃菜當聽眾,三個孩子吃了一會,就到院子中獨自玩耍去了。
經過一番討論後,張玉喜十分欣慰的發現,不光大兒子成熟穩重,一身正氣,為國家為民族盡忠職守。
二兒子張興華也比去燕京前變化大了很多,對當今時事有了其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學問大為長進。
不過,透過弟弟所表達出來的意願,張興漢卻有些驚訝的發現,弟弟的思想和看法怎麼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席間其樂融融,這頓飯足足吃喝了兩個小時,張氏一家才酒足飯飽的將其結束。
結束後,父親張玉喜因為喝的有點多,在目前劉麗萍的攙扶下回臥房休息去了。
王若英與周氏則負責善後清理,到廚房忙碌。
張興漢與張興華一前一後來到院子中的石桌坐下,掏出了香菸,拿出一根遞給了張興華:“抽不?”
張興華微笑著擺了擺手道:“哥,我不抽菸,你也少抽點,抽多了對身體不好。”
張興漢淡然一笑,掏出火柴點燃了香菸,抽了兩口,對張興華道:“興華,我聽招兵處說,你去三團報名了?”
“嗯。”張興華點頭道。
“為什麼要去三團?”張興漢不解的道。
“大哥,去三團有何不可嗎?”張興華不答反問。
“三團是一線部隊,隨時可能與曰軍發生激戰,太危險,我不希望你出事。”張興漢道。
“大哥,你不是說過嘛,戰端一開,中華民族人不論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我又豈能例外?”張興華道。
“胡鬧,我們兄弟二人總得有人留下給爹孃養老盡忠吧?難道你忍心看著二老晚年孤苦無依,受盡疾苦?”張興漢有些生氣,是,自己曾振臂一呼喊出過那樣激勵人心的口號,但那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呼籲絕大部分同胞起來反抗的手段。
作為張氏長子,他決不允許弟弟也和自己一樣將生死置之度外。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張興漢可以不要自己的命,就如同他家書裡曾經說過那樣,自己尚有一弟,二老老有所依,他無所牽掛。
如今這個被他視為二老依靠的弟弟也要跟著參加一線部隊,令他怎麼能不惱火,不生氣呢?
“興華,這樣吧,我打算近期組建一個內衛部隊,區別於直屬警衛營和偵察部隊,就類似特務連的一個秘密組織,你來我的旅部參加特務連吧。”
經過剛才的遇襲,張興漢深刻的感覺到了一種潛在的危險,這種危險可能來於曰軍,也可能來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