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少帥府。
張少帥這會正在書房裡大發雷霆,何立衝雖然控制了王以哲,並且暫時解除接替了他的指揮權。
但是619團與620團卻對自己的命令置若罔聞。
當何立衝來電稱,619團與620團已經由參謀長趙鎮藩率領快要抵達新民時。
趙鎮藩是講武堂第4期出身的年輕軍官,乃是自己當人講武堂堂長是刻意提拔栽培的一眾軍官之一。
他竟然忘恩負義,背叛自己?一直以來少年得志,年紀輕輕就統領千軍萬馬心高氣傲的張少帥豈能不怒?
只是,張少帥可能不明白,在民族大義與國家尊嚴前,個人恩怨榮辱得失正如趙鎮藩對王以哲所說的那樣,實在微不足道。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王以哲那樣對他張雪亮死心塌地的忠心。
作為具有愛國思想,有抱負,有熱血的年輕軍官,趙鎮藩顯然不會因為他張雪亮而置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於不顧。
在某種程度上,趙鎮藩的思想要比王以哲更值得推崇。
不過張少帥除了大罵趙鎮藩和王以哲洩憤外,並無什麼好的辦法制止趙鎮藩和第619;620團的行動。
派部隊追先不說趕不趕的上,民族大義上就站不住。
而且張少帥也知道,由於自己的不抵抗,導致關外許多東北軍官兵心中難免已經有了怨言,如果自己再派出部隊攔截前去新民抗曰的619和第620團,那將會進一步激化官兵們對自己的不滿。
將會直接動搖他在這些東北軍官兵的威信,甚至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譁變,叛離。
就和對待張興漢事情上一樣,他張雪亮再怎麼恨張興漢,再怎麼想除之而後快,也只能暗地裡來。
明著借給他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
當然,為了徹底杜絕此類名為抗曰,實為叛離的事件再次發生,張少帥心裡已經萌生了放棄錦州,將關外部隊盡數撤入關內的想法。
只是,他目前還下不定這個決心,畢竟先棄瀋陽,再丟錦州,那他這個不抵抗將軍的罪名可就徹底坐實了,再想翻身正名那勢必難如登天。
……………………新民城,趙鎮藩帶著619團與620團三千多官兵終於趕到了。
會合之後,參謀長趙鎮藩、第620團團長王鐵漢,619團團長張世賢,副團長李大軍連同警務處長黃顯聲召開了一次臨時會議。
趙鎮藩道明瞭此番率軍前來的用意,與黃顯聲抗曰救國馳援瀋陽的想法不謀而合。
雙方即商量合兵一處,先擊敗城外的曰軍,在與張興漢的守備旅會合,共同商討組建一支新的抗曰的東北軍隊伍。
由於在場的軍官屬黃顯聲資格最老(東北講武堂第3期),軍銜也是最高。
所以經過商議,黃顯聲被選為臨時司令,趙鎮藩任副司令,張世賢與王鐵漢仍任原職。
合兵一處後,黃顯聲與趙鎮藩當即聯名向張興漢發電,商討對曰軍實施反擊等事宜。
………………瀋陽城,守備旅旅部。
張興漢接到黃顯聲與趙鎮藩的聯名電後,喜出望外,當即召集二團長劉國棟,一團長劉建國以及高志航前來開會。
眾人到齊後,張興漢拿著電文對眾人道:“諸位,剛剛得到訊息,讀力第七旅參謀長已經率619團與620團抵達新民城,除此之外,省警務處長黃顯聲將軍也率一個騎兵團的兵力趕到了新民。
並且與619、620團合兵一處,準備與我們聯手抗敵,保衛瀋陽。”
“什麼?趙參座和老團長都來了?”劉國棟和劉建國面面相覷欣喜不已道,即使他們現在也已經升任上校團長,但王鐵漢和趙鎮藩畢竟是他們的老上司,多年的軍旅生涯,還是有些感情的。
“是的。”張興漢點了點頭。
“太好了,有了黃處長與趙參座的相助,我們是不是就不用放棄瀋陽了?”劉國棟有些興奮道。
“不,瀋陽還是得放棄,我說過瀋陽四戰之地,不可久守,曰本人吃過大虧之後,必不會善罷甘休。
不過他們的增援,卻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全殲我們當面之敵的機會。”張興漢若有所思的道。
“全殲當面之敵?旅座是指在蘇家屯與我們對峙的曰軍第2師團?”劉建國與劉國棟對一眼,不無驚訝的道。
“就是這個第2師團,目前在東北的曰軍,建制還是完整,戰鬥力能對我們撤離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