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把這三策分為上、中、下三策。上策為不與水爭地,徹底改變當前的被動局面,還河道以本來的面目。具體的是將冀州區域容易受到洪水影響、生活沒有保障的百姓遷移出來,清除掉河道中的礙洪設施,將黃河改道向西,以原有河道與太行山之間的寬敞地區為新的河道,讓黃河向北流進大海。這樣可以削減水勢,容納較多的泥沙,最大程度降低洪水沖毀堤防的可能。對移民安置所需要的費用臣也有所考慮,由原來黃河的歲修費來解決,從而達到徹底根除黃河水患。但恐怕用此方法,要毀壞許多村莊、田園及世代祖業,會招致一片怨言。但臣以為,只要朝廷有決心,做好百姓的安撫之事,講明利害關係和長遠利益,一定會得到絕大多數百姓的支援。此項措施的推行,河流將基本實現原道流動,沿河百姓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將穩步提升,國家也會日益強盛。”
關續清凝神思忖了一下,道:“這是比較長遠的一條辦法。”
“皇上明鑑,如果覺得上策費時費力太多,還可用中策。中策採取分水的辦法。在受災嚴重的州府縣道盡可能多地修築漕渠,從而將多餘的水引入其他的水系中,從而減少洪水流量,也讓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臣已經在圖紙上面畫出了參照圖形。請您龍目御覽。具體的方法是利用淇口以上的地形,向西北修一道石堤,利用堤岸與西山腳的高地為乾渠,然後加固從淇水到遮害亭之間的黃河堤防,在堤上建起幾座分洪水門,然後在東邊的渠堤上建若干引水口門。當遇到洪水的時候,開啟高處的分洪水門,透過渠道引水入其他水系讓一部分洪水由其他水系流入大海;當天氣比較乾旱的時候,開啟低處的引水口門,透過渠道灌溉農田,改良土壤,引種水稻,從而滿足了防洪和灌溉需要。為了實現正常執行,每年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以維修渠道、設施。”
“說下去。”
“最後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了,如果我們不計長遠,只想把眼前的水患解除掉的話,就只好採取下策。下策是堅守目前狹小的河道,對大堤進行培高加固,加固的材料主要適用石塊配合沙漿草袋子等物。但採取這樣的措施,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勞力和財力,只會加劇懸河的形成,並不能改變黃河不時氾濫的局面,會給百姓帶來極大的危害。以上三策,都只是基本的治河思想,具體的方案,由於非常繁瑣,臣在這裡就不贅言了。請皇上聖裁。”
“好!武同舉,你可真有一手,看來漪村為朕推薦了一位能人啊。三策各有側重,都有可取之處,朕只要求一點,就是治河之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定要謀劃長遠,只要能對長遠有力,即使目前多耗費寫錢財和人力也無不可。”關續清堅定的說道。
風雲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四百五十章 陰謀舉事
泡書吧 更新時間:2011…5…30 10:37:20 本章字數:3615
武同舉嘴唇翕動了幾下,好像還有話說。
“說吧,朕喜歡聽你說話。”
“喳。臣以為此次黃河災害最為要緊處還是在於上游的黃河三峽。黃河三峽主要是指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這裡水勢湍急兇猛,河道狹窄,泥沙最容易淤積,因此,臣想著向皇上提請,將來如有條件,可不可以在這裡建一座大壩。”武同舉是貿然提出這個建議的,目前黃河災情氾濫,處處需要錢糧,自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還提出修壩的事,要是換在以前的朝代,輕者被皇上責罵一頓,重者則要丟官罷職,但經過武同舉的多年考察,覺得在黃河三峽修築大壩非常必要,而且也做過一番精心的謀劃,這一次好容易見到皇上,就壯著膽子提了出來。
關續清思索片刻,說:“修壩是應當的,不過需要你們農業水利部詳細考證之後,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來,到時候只要國有餘力,朕會大力支援的,既然要建就要建成一個永久排洪的大壩來。”
武同舉叩拜在地,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皇上真是聖明之君,臣能否在此先大概向皇上介紹一下臣對於三峽大壩的想法?”
“起來說話。”關續清笑道。
武同舉站起身來說道:“以往歷朝歷代都修築過大壩,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平日倒還穩固,一旦遇到大水便被沖垮。原因主要對上游水土保持攔沙作用估計過分樂觀,預計的入庫泥沙量偏低。第二個原因是在像黃河這樣的多沙河流上的水壩,不能採用高水位蓄水執行方式,而應採用‘蓄清排渾’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時,水壩要有足夠的洩洪排沙能力。臣以為黃河三峽工程在汛期執行水位應當控制在90米以上,比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