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黯然地說道:“回太后,孃親已經不在人世。”
只聽到張太后“啊!”的一聲,暈厥了過去。
張若怡慌忙走近扶住了她,顧嬤嬤轉身進內屋子拿藥,沈惜畫也走近,幫忙著張若怡。
張若怡看著沈惜畫,這個沈惜畫的孃親和自己的姑媽一定有著關係,而且不一般的關係,不然,她的姑媽不會反應這樣大的。
好一會兒,又是按壓人中又是塗抹藥用油,太后張欣才悠悠轉醒過來。
張太后對顧嬤嬤說:“去,把本宮我常常拿在手裡的那個小布包拿來。”
顧嬤嬤進去了,張太后看沈惜畫的眼神不再像之前的樣子了,多了一份深深的疼惜,包容在裡面。
她自小和么妹的感情很好,么妹又是為了找她而從家裡出走,丟掉了。她的內心對么妹有著一份深深的愧疚。
所以,她一直都在找這個么妹。哪裡能想到再見到這半塊玉時,人已經不在了。看著沈惜畫,她對她的疼愛又多了幾分。
她現在決定,無條件地維護沈惜畫周全。無論沈惜畫做下了什麼事,無論她是不是真的懷孕了,做為她的親人,她就要維護她不受傷害。
原來張太后也是一個護短的人來的。現在的她,只想對沈惜畫補償她對沈惜畫孃親的虧欠。
張太后是一邊看著沈惜畫一邊思潮起伏地想著。
而沈惜畫心裡卻想著,張太后一定是拿另外半塊玉出來了。那麼,眼前的太后張欣,真的是孃親的姐姐,自己的姨母了。
她驚喜,卻又不敢相信。
顧嬤嬤出來了,把一個褐色布包遞給張太后。而她,又想起了在安王府裡看到的那張年輕卻憔悴帶著病容的酷似張太后的臉孔。
張太后把小布包開啟來,另半塊玉出現在眾人眼前,和沈惜畫的半塊玉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塊完整的玉了,那麼的和諧,契合。
沈惜畫站起來,退後,對著太后盈盈跪拜:“姨母在上,請受侄女惜兒一拜。”
顧嬤嬤擦著眼淚,笑著恭喜太后:“恭喜太后,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
張若怡也明白過來,說:“恭喜姑媽,也謝謝姑媽為若兒找到了一個這麼好的妹妹。”
剛剛還氣氛讓人冷到不想呆的慈宮,現在,卻是一片歡騰。
張太后對張若怡說:“惜兒的孃親就是本宮家裡小時候就走丟的么妹,也是若兒你的小姑姑。”裡食雙酒食。
張若怡說:“爹爹在世時,也一直念著小姑姑的,我們都在找小姑姑呢。”
沈惜畫忍不住喜極而泣,她在心底裡想,自己的孃親一生牽掛的姐姐原來就是眼前的太后。這個世界也太捉弄人了吧。
“真是造物弄人,孃親自惜兒嫁給安王爺後,就一直住在安王府。而太后也是到過安王府的。卻沒有遇上。”沈惜畫覺得無限可惜。
顧嬤嬤在一旁也對太后說:
“請太后恕罪,在下見過王妃的孃親,就在王妃生產的那一天,見到她時,心裡驚訝於有一個長得和太后如此相像的女子。後來因為王妃生孩子,就把這事給忘記了。”
張太后搖搖頭,說:“顧兒不必自責,本宮也曾經和妹妹同處安王府,卻不是沒有真的見到面。”
張若怡看著沈惜畫,說:“若兒一直都覺得夫人的臉孔很熟悉,卻總是以為她與惜兒長得像的關係,想不到她就是若兒的小姑姑。若兒一直都沒有認出來。”
她想著,就覺得汗顏起來。
沈惜畫倒是看得開,說:“現在不是好起來了嗎?惜兒總算為孃親找到了姨母了,不,應該說是姨母找到了惜兒,讓惜兒在這個世界上不再孤單。原來惜兒還有親人。”
說到後面,她哭了出來。那是感激的哭聲,想著,要是墨青夜知道後,他也會歡喜的吧?
張太后紅著眼睛,對沈惜畫說:“惜兒,你別哭,惹得姨母也想哭。原來,本宮的侄女就是本宮喜愛不已的孫媳婦。”
張太后細細地問了薛佳麗的情況,沈惜畫把孃親悲慘的一生細細地說給了她聽。
在場的眾人聽到了,都不勝唏噓。都覺得薛佳麗的一生真的是太苦了,特別是到了沈府後,被老夫人看中,做了沈老爺的侍妾後卻被大夫人張三娘那樣對待。
張太后對沈府真是深痛惡絕,恨恨地說要辦沈府。而沈惜畫卻說:“姨母,沈府現在已經不能夠再傷害惜兒了,而且孃親也不在了,念在那裡是惜兒的出生地,就放過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