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2 / 4)

不能聲張”

羅克敵沉聲說道,儘管他對趙光義一直談不上什麼忠心,他取信於趙光義,不斷攀登高位,掌握軍權,最初的日的是想做一個大宋朝的周勃,可是起光義是趙光義,大宋國是大宋國,眼下北伐失敗,追兵如狼群,一直在後面苦苦追逐,可以想見,遼人很快就會發起報復性的反攻,一旦這時皇帝離奇暴斃的訊息傳開,宋國將不攻自潰。

“不錯,不能聲張。”得到羅克敵提醒,國舅李繼隆也清醒過來:“秘不發喪,照常退兵。以聖上名義,繼續部署邊關防務。”

一位將軍壯起膽子道:“李將軍,逕弒啟的兇手,我們……我們不再追查了麼?”

“胡鬧”李繼隆鐵青著臉色道:“如何追查?一旦緝兇,此事就要鬧到無人不知,難道說聖上遇刺,有驚無險?聖上卻就此不再露面,你當數十萬將士都是白痴?”

那位將軍品階不吝李繼隆之下,卻被李繼隆一頓搶白,弄得面紅耳赤,羅克敵忙打圓場道:“裘將軍,非是我等不肯追查兇手,只是此時緝兇事小,江山社稷重大,況且,那刺客既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潛進中軍大帳,殺死聖上,取走首級,此刻必然早已逃之夭夭,就算仍在,數十萬將士中找一刺客,不啻於大海撈針,如何找起?再者,最可慮者,刺客如果是遼人,遼軍得知聖上已死,必不惜一切,立即追來,到那時不要說查詢兇手,我們全都要留在這兒了。”

羅克敵這樣一說,那位裘將軍也不由得面色一變,暗自後怕。羅克敵又轉向李繼隆道:“李將軍,當務之急,有兩件大事要做。第一,秘不發喪,穩住軍心,把人馬安全帶回國去,依照聖上駕崩之前所定策略,部署邊關防務,防止遼人反撲。第二件事,護侍聖上遺骸,悄然返回東京,立即議立新帝,以便穩定朝綱。兩件事必須同步進行,任其一出了差遲,我宋國都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繼隆聞言,不禁連連點頭:“羅將軍說的是,末將方寸已亂,想得不夠周全,險些誤了大事,”

羅克敵無暇與他客氣,沉聲又道:“這兩件事,任其一,都得有一員大將來主持其事。羅克敵主持樞密院,當仁不讓,願承擔一事。另一件事,就需李將軍來承擔了。”

李繼隆一聽就欲推辭,羅克敵伸手一按,說道:“殿前都虞侯崔將軍此刻還未趕回,軍中以你我軍階最高,況且此番兵敗高梁河,大軍回返,一路上李將軍指揮若定,使得遼人無機可乘,將我們的損失減到了最小,不管是論官階還是論能力,足堪此任。你就不要推辭了。只是……扶柩還京,議立新主和接掌兵權,鎮守邊關,兩件事,還請李將軍擇選其一。

“這個……”

對於這兩個人的能力,其他眾將都是心悅誠服的,他們也知道,這一回兵敗高梁河,若不是羅克敵、李繼隆二人押住了陣腳,現在得以南返的軍隊恐怕連現在的一半都沒有,因此對羅克敵的提議毫無異議,紛紛催促道:“李將軍,還清不要猶豫了,事態緊急,速做決定啊。”

李繼隆眉頭緊鎖,沉吟有頃,重重地一跺腳道:“成,那李某便不再推辭了。繼隆願領三軍,安然南返,主持邊關防務,扶柩回京,議立新君的大事,就有勞羅將軍了。”

羅克敵微微一怔,旋即點頭道:“好,事不宜遲,我們馬上開始行動。

羅克敵本以為李繼隆會選擇扶柩回京,要知道眼下尚未完全脫離險境,而且就算回到了宋國境內,也不是就可以卸下重任的,馬上面臨的就將是遼軍的反撲,責任重大。而回京議立新君,卻是一件優差,新君登基,那就是從龍之功。換一個人來會如何選擇,可想而知。

李繼隆這麼做,也是因為這一路南運,諸將之中,唯有羅克敵用兵排程最得章法,與他有些惺惺相惜,有意送他一份更加輝煌的前程。當然,羅克敵官職比他高,而且他是國舅,如果此時回京,雖說一切為公,到頭來難免會給人一個外戚干政的把柄,反正已是當今皇后、馬上就要成為太后的李娘娘的兄弟,再如何榮光也不過就是錦上添花,犯不著落下一個這樣的名聲。

此外,留下固然兇險,卻也等於把最精銳的禁軍和邊關大軍的指揮權都掌握在了手裡,他剛剛被趙光義提拔起來,經此一事對他在軍中樹立威望大有裨益,他領大軍在外,朝中那邊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在運兒同樣舉足輕重。

片刻之間,思慮如此周詳,李繼隆的心思轉的也是相當快了。

當下,二人傳下軍令,勒令現在帳中所有將領、侍衛,務必保守聖上遇刺的秘密,然後馬上安排拔營南返和事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