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反心,開啟城門迎那李光睿進城。偌大一座堅城都不可守了,為求一個出師有名,咱們冒的風險太大了。”
眾人議論紛紛,有的贊成楊浩應詔赴漢國,有的主張應裝病不去。派三五千老弱殘兵去充充門面,始終沒有統一的意見,楊浩不由漸漸煩躁起來,“砰”地一拍帥案道:“應詔出兵也不是,抗旨不去也不成。主動伐夏還是不成,那該怎麼辦才好?”
眾文武頓時肅然,楊浩驚覺自己脾氣有些暴躁,忙又緩頰一笑,滌清了思路,說道:“是本帥急躁了,諸位莫怪,咱們再好好商議一下。如今的情形是,夏州我們絕不能搶先進攻。否則失了道義之名,趙官家就有了插手的名目;其二,不管夏州和趙官家是否已經有了勾結,只消本帥一出兵,他必趁我後方空虛伐我根基。這一點勿庸置疑,而趙光家目前對夏州仍是以羈康為主,必然縱容;第三,現在我們有夏州這個強敵。一時半晌絕不能和趙官家決裂,這塊招牌還得打下去,所以這軍令還得遵守。
我們得怎生想個兩全齊美的法子才好。”
眾文武默然半晌,忽有一人越眾而出,昂然道:“大帥何必煩惱,夏州與吐蕃、回訖議和,趙官家伐宋令大帥出兵,這是天賜良機於大帥,大帥應該善加利用才是。”
眾人聞言,盡皆向此人望去,卻見此人正是半晌沉默不語的張浦。楊浩雙眼一亮,急忙問道:“張將軍計將安出?”
張浦一直想扶保一位識英雄重英雄的名主,創一番大功業出來,可惜出身寒微。始終不得重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重用他為將的李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