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漢賊 作者:雨來不躲

篇,之後換上一身正裝坐馬車入平陽門,直奔永和裡。昨天傍晚有馬家僕人來報馬日磾今日休沐在家,此行正是去拜見父親口中“具得師學”的人。

馬日磾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因為東漢流行單名,早在《春秋》就有譏二名、《公羊傳》所謂二名非禮也等,但影響最大的還要屬王莽。時莽輔政,便實施二名之禁。莽傳有“匈奴單于,順製作,去二名”語,則二名之禁已見於詔令。王莽又謂他的長孫王宗,因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銅印三顆,與其舅合謀,有承繼祖父大統的企圖。事,宗自殺,仍遭罪遣。有‘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並貶官爵,改封號。這又表示去二名,顯示朝廷的寵遇;恢復二名,則以示貶辱。這麼一抑一揚,一褒一貶,對社會的影響可想而知,造成後世人們對二名存在著低賤的觀念。日磾二字實非其父母所取,乃是他少時夜讀史書,仰慕匈奴人金日磾品行遂自行更改,甚至連字(翁叔)也和金日磾一模一樣。

來到馬府,被門僕引著入內,貼著迴廊繞過遍植花草樹木如同花園般秀麗的院子,抵達中央大廳,另他意外的是,這裡僅僅只有不到百人,連張奐也有弟子、門生數百,馬日磾身為關中大儒反倒不如,豈不奇怪?

“也許是他擇徒極嚴,無才者不受吧。”蓋俊心想。

馬日磾四十餘歲不到五十,中等身材,面白短鬚,一派學者風度,倒與從父蓋衝氣質頗像。蓋俊偷瞄座上馬日磾的時候,這位鼎鼎有名的關中大儒也在細緻打量他。他身材非常好,高七尺二寸,寬肩細腰,骨肉均勻,臉上有著河西人特有的硬朗線條,一條秀氣挺拔的鼻樑,略顯豐潤的嘴唇,容貌雖不是上上,亦是中上之選。毫無疑問他的硬朗線條傳承自父親,鼻樑、嘴唇則來源於母親。

“你就是蓋兄之子蓋俊?可有字?”在漢代,當兒子的面無論喚其父名或表字皆屬不禮貌的行為。

“字子英。”蓋俊立在。

“汝母可好?”

馬日磾又問。他不僅和蓋勳同門,還是馬昭的族兄,乃有此問。

“家母身體安好。”

“從獻滅蝗之策來看,可知你有機智,就是不知五經學得如何?”言訖,馬日磾開始考問經義,眼見蓋俊回答中規中矩,馬日磾覺得他基礎還算紮實,便讓他行了拜師禮。

別以為前堂那百人都是馬日磾弟子,其實真正被他收入門下的只有幾人而已,其餘人等皆為門生。何謂門生?門生即轉相傳授者,也就是說他們大多時候得不到馬日磾親自指點,只能求教於馬日磾的親傳弟子。

這時一個管家模樣的人走進來稟告:“大夫,蔡議郎來了。”馬日磾官職為諫議大夫,秩六百石,諫議大夫俸祿不高,卻參與朝政,更何況有漢以來就有“非名士不得授大夫之職”的傳統。

馬日磾霍然而起向外行去,同時示意蓋俊跟上。

能讓馬日磾親迎的蔡姓議郎,不難猜,惟蔡邕蔡伯喈而已。

和想象中白蒼蒼的老人不同,蔡邕與馬日磾年齡相仿,甚至還要略小數歲,正值中年,相貌、氣質俱佳。民間傳言張衡死的時候,蔡邕母始懷孕。二人才貌甚相類,時人云邕是衡之後身。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但也從側面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博學與才華的肯定。

兩人寒暄數句,蔡邕將目光轉到了他身上。

馬日磾介紹道:“此漢陽蓋長史之子,蓋俊蓋子英。”

蔡邕別有深意地道:“西州少年郎,僕怎會不知。”

“蔡邕似乎對我感興趣?”蓋俊心中喜悅,跟著二人回到書房。

蔡邕一落座迫不及待地道:“近來天災**不斷,然則皇上下罪己詔真是出乎我等意料,陛下甚為聰慧,只是被左右小人擁蔽而已。”

馬日磾點頭贊同,問道:“聽聞皇上詔書相詢於伯喈?”

“然,僕已呈七事,為郊祭、選賢良、擢直臣、督奸枉、遠小人、規範六百石以上褒貶條令、免宣陵孝子。”說罷解釋七事具體事宜。

“惟有伯喈敢言……”馬日磾嘆道,“不過伯喈……需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翁叔可是聽到了什麼風聲?”蔡邕滿不在乎地問了一句,隨後仰頭大笑:“其實哪裡還用聽,用看即可,那些人眼神時時流露殺意,根本不加掩飾,恨不得立時將我撲殺之。”

馬日磾苦笑著搖頭,他深知好友性格,不再相勸。

蔡邕又道:“僕於來時路上撞見了何伯求。”

“何伯求?沒記錯的話今年他已入京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