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1 / 4)

小說:京華風雲 作者:幽雨

些鋪墊,閻錫山會更加重視他,為他下一步的騰挪做準備。

穆亞平深知,閻錫山在山西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經建成國中之國,任何勢力休想踏入山西一步。穆亞平的目的是透過這種楔入點,獲得閻錫山的信任。他不僅要合辦手榴彈廠,還要說服閻錫山合辦槍彈廠、建炮廠,穆亞平有這個信心。

穆亞平的信心來自於,即將到來的北伐戰爭,面對國內掀起第一次革命戰爭的高潮,他自然耳熟能詳。軍閥之間的大戰,勢必促進軍火工業的發展,穆亞平利用這個有利時機,投資山西兵器工業,精明的閻錫山是不會拒絕的。

第五十八章 面見閻錫山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山西知名,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巍巍的太行山成為山西東部的天然屏障。而位於西部的黃河貫穿山西南北,同樣在西部部形成了天然屏障。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山西有如“表裡河山”而聞名。

春秋時期,山西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博物館”之美譽,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美麗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上古時代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明清時,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其繁榮程度著稱中外。

山西境內多山和河流,而境內的高山、丘陵、高原、盆地、臺地呈現出多種地貌型別。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之間的高原地帶。境內有連綿的山脈,起伏的丘陵,溝壑縱橫、雄險巍峨。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部有北嶽恆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嶽山,其中五臺山是華北最高的山峰。

山西境內的河流,主要是汾河、沁河、桑乾河、漳河等。其中汾河貫穿山西境內,並和沁河注入黃河。而桑乾河、漳河匯入海河水系。整個山西境內大小河流有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多平方公里。

穆亞平把眼光瞄向山西,無非是想利用山西絕佳的地理條件,和閻錫山在山西的人脈,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閻錫山自幸亥革命以後,經過他幾十年的經營,已經儼然成為山西這塊土地上的土皇帝,其執政理念溫和,並且得到山西百姓的愛戴。

閻錫山這個人,中庸之道的“庸”字,可以說玩的爐火純青。他善於採納各所長,不斷地進行革新,同時他能巧妙地站在各種勢力面前周旋,再加上山西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歷次戰火很難燒到山西。但是日本侵華戰爭,日寇的鐵蹄還是踏進了山西。穆亞平就是想利用這一點,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在太原省政府官邸,閻錫山的桌子上放著幾枚新型手榴彈,而且經過檢測,“專家”一致認為這款新型手榴彈的爆炸威力更大,並且得出結論,該手榴彈在國內絕對是首屈一指。閻錫山望著手榴彈,思緒開始信馬由韁。

閻錫山累呀!經營山西十幾年了,這塊土地他投入太多的心血,每時每刻都在提放陰溝翻船。去年8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他審時度勢站在直奉的立場上對馮玉祥的自民軍發動了攻擊。這樣做的目的即是自保,也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至於如何拿捏得準確,這裡面學問大了,閻錫山在這方面把握的很有分寸。

今天和誰同盟,明天和誰做對,閻錫山利用自身推崇的“中庸之道”哲理,其遊刃有餘的本事沒人能比。但是作為閻錫山本人來說,他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足以稱霸一方,關鍵是上天送給他一塊風水寶地,要不然他不可能做到今天這種程度,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

面對四面楚歌的國內形勢,閻錫山可謂是小心翼翼選擇對手,謹慎的尋找合作伙伴。早在袁世凱去世以後,閻錫山為了保住地盤、鞏固統治。苦於武器彈藥的匱乏,他在太原軍人實習廠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兵工廠。前幾年他讓人從上海高倉廟機器局購進子彈機,自己造子彈,日產1萬發。與此同時他也在仿製步槍和製造火炮。

去年在日本留學的化工博士張愷回國,目前正在研製新型火藥,有關新式火藥硝酸銨炸藥,號稱無煙火藥,成本低廉,但是張愷恐怕要明年才能研究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