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時文都已經出完。這三題在總分數中做佔比例極高,只要這三篇文章作好,合了主考官的胃口。至於後面一場的策論和試帖詩作得如何,卻不要緊。
這個考題的題目是《樂民之樂者》,原文是: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這句話照例出自《孟子》,意思是,喜歡人民所喜歡的,人民也會喜歡他所喜歡的,擔憂人民所擔憂的,人民也會擔憂他的憂愁。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做自己的憂愁,做到這樣卻不稱王,是從來沒有的事。
本是《孟子》中的名句,基本上只要是讀書人都不會不知道。
所以,歷朝歷代,以此句為題的八股文多如汗牛充棟,只要願意,吳節可以找出一百篇範文抄上去。
在來之前,他也背了兩篇,其中一篇寫得不錯,是清人張廷玉所作。
可等磨完墨,正要落筆,吳節卻想,自己昨天已經抄了兩篇錢謙益的上去,這個時候換成張廷玉的,風格也對不上。清人作文有許多忌諱,謹慎小心,文字也拘泥古板。而老錢好歹也是東林領袖,當時的風流才子,寫出來的東西俊朗飄逸,也對明人的胃口。
因此,張廷玉的東西還真不能抄上去。
這提醒了吳節,過了院試之後,接下來就是鄉試、會試和殿試,有海量的題庫在手,要過關也挺簡單的。可卻要注意,所寫的文章風格都要統一,否則差異實在太大,難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好在吳節準備了兩篇範文,另外一篇是一個叫什麼陳瑚的人的作品。這人是崇禎末年的舉人,太倉人,沒做過官,也不出名,寫的東西也不甚佳,不過風格和錢謙益倒也相差彷彿。畢竟是同一個年代的人,想必受過錢老頭的影響。
選好範文之後,吳節就提起筆,一字一句,慢悠悠,老老實實地用館閣體抄在卷子上。
今天有一整日的時間,寫得太快,總不可能坐在考舍裡發呆吧?
至於昨天雙管其下,看起來是比較驚人,卻是為了趕時間,不得以而為之。這種出風頭的事情,吳節也不想的。
這篇範文有點長,大約九百多字的樣子,估計了一下,全部抄下來,恰好將卷子寫滿。看得出來,原作者不是一個惜字如金的人,廢話比較多。
字多點也好,正好消磨多餘的時間。
到中午的時候,大約數了數,才寫了不到三百字。
他這邊慢吞吞地抄著範文,倒讓包應霞等人著急了。
同考生們的平靜不同,院試從第二日開始,考官和書辦們都開始忙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