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這麼長時間的苦。
考生考完離場之後,接下來就是吳節和王屋的事情了。
實際上在考試期間,外簾官們也已經將卷子審閱完畢,將硃卷推薦上來。
吳節和王屋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最後拍板。
可一看送上來的卷子,吳節卻是越看越覺得可疑。
問題出在試帖詩上,一共有二十多張卷子上寫著“宿醉”二字,且寫得比其他字要大些,鑲嵌在詩句裡顯得突兀。
再看薦卷人,竟然都是上元縣的趙知縣。
吳節頓時提起了精神,暗想:這不就是所謂的關節嗎?我若不是處理了,豈不被人笑話有目無珠?這個趙知縣在我眼皮子下搞這種小動作,膽子也未免太肥了,絕計不能讓他得逞!
就將那二十來張卷子統統剃了出來,扔到一邊。
卻不想,當夜,那趙知縣就不幹了,直接找上門來。見四下無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吳大人救命啊!”
第四百零二章急旨
吳節大吃一驚,忙將趙知縣扶起來:“趙大人這是何意?”
趙知縣看了看四周,道:“大人也是進士出身,自然知道這一路考上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下官在科舉場上,也受過不少同窗、同年、座師的恩惠,如今他們尋上門來。原來是他們的弟子和子侄也在這考場上面,讓下官行個方便。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何能夠駁了他們的面子,就斗膽收了禮物。還望上官垂簾憐,救我一次。”
吳節大為惱火:“混帳東西,趕緊退回人家的禮。我蒙聖恩為國取士,斷不作弊。你們誰敢貪髒枉法,我定上摺子彈劾,還不快快退下。此事就當我沒看見,你也沒說過。”
官場之上,做人也不能做絕,只要趙知縣將禮物退還,吳節也不打算深究。
作為一個現代人,吳節自然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道理,那中不通情理的人,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混不開。
再說,一個進士出身的知縣,誰不是同窗同年恩師遍及天下,一扯就是一大群。說句難聽的話,吳節穿越到明朝,本就是來混個榮華富貴的,還沒腦殘到給自己樹立一大群政治敵人的地步。
咱以前就是個小白領,這種維持正義的是事情還是讓別人去做吧。
趙知縣只得流著眼淚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這人又來死纏:“吳大人,下官剛才已經將此事報知了王屋大人,王大人也是點了頭的,還請大人高抬貴手,將這二十幾張卷子都取了。”
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性,吳節立即惱了,一拍桌子:“大膽,我這就去見王大人,若真像你所說這樣。我連王大人一道彈劾。”
王屋還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樣,聽吳節將話說完,就道:“吳大人,你常年位居中樞,卻不知道咱們地方官的苦。人活世上,總脫不開一個情字,免不了俗。”
吳節淡淡一笑:“這事趙知縣幹得太離譜,嘿嘿。還‘宿醉’,這樣的關節也未免太明顯了些吧?”
王屋:“大人你就可憐可憐趙大人,給他宿醉幾張也是無妨的。你清正廉明,我也感佩你是青天大宗師。可話說回來,自本朝鄉試取士以來,哪個主考大人能科科當主考?一生一世。大多就一次考差機會,一次送人情的機會。能送出一批秀才來,那也是八輩子修的名譽。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說著話,他倒是連連嘆息,不等吳節發怒,就從袖子裡抽出一份名單:“吳大人,這一期所取的秀才已經確定了,名單就在這裡。”
“什麼。就取了?”
王屋指了指上面幾個名字,笑笑說:“這二人我是特意讓人取的,也讓他們宿醉了。他們好象同大人你關係密切,一個是親戚,一個是同窗吧。”
吳節一看,頓時抽了一口冷氣,這二人豁然正是黃東和朱茂。
他突然明白過來,前幾日這王屋不住地請黃東的父親來參加士紳們的聚會,就是想將這個聲勢造出來。
若自己不取黃東。傳出去。只怕要落得個不近人情,人一發達了。就瞧不起落魄親戚的壞名聲。若是取了,大家都是一好百好。
可就這麼被地方官員擺了一道,感覺還是很不舒服。
想來王屋等人錄取的秀才定然都是那群士紳的子弟,然後在取一批寒門士子充實門面。
問題是,自己這陣子也是收了人家銀子的。
吳節正在思索該如何處理這事,就有一個書辦進來,低聲道:“宗師大老爺,有十萬火急的急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