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面上煞氣一閃:“朕就問你。”
他也是動了真怒,倒不是衝著吳節而來的。
說句實在話,他這幾日確實是想兒子了。人一老,偏生喜歡熱鬧,喜歡那種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可景王已經將滿朝的文臣們都給得罪乾淨,如果嘉靖真要不管不顧地詔景王進京,可想而知,文臣的摺子立即就會將他給淹沒了,即便你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嘉靖也是沒法子了,一看到吳節,心中頓時大動:這個吳節素有大才,又急智過人,或許他會想出法子來也不一定。
“是。”吳節心中無奈,略一思索,立即有了主意;“陛下,按照我大明朝的制度,每逢春節,各地的藩王都要進京覲見天子,禮制使然。臣就問陛下一聲,景王是不是我大明朝的藩王?”
嘉靖眼睛亮了,淡然一笑:“吳愛卿所言甚是,那麼,景王一事,朕就不用管了。”既然有這個成例,就按規矩讓景王進京覲見好了。至於什麼時候覲見,又在京城呆多長時間,還不是皇帝他一個人說了算。反正有沒有人規定時間,就算覲見一年又如何?
吳節點頭:“正是,一切按制度辦。”
這個時候,大宗正突然不打鼾了,抬起頭深深地看了吳節一眼。
嘉靖今天的心情突然好了起來,等大宗正退下之後,他笑眯眯地從長案上拿起一本小冊子遞給吳節:“愛卿,給你的。”
“這是……”吳節有些疑惑,翻開一看,正是皇帝的御筆,謄錄得都是自己這陣子同嚴世藩比試時所寫的詩作。
嘉靖感嘆一聲:“真是字字珠璣,偏偏精美,千古絕唱啊!你總算贏了那嚴世藩,沒給朕丟人。馬上就是春闈,朕命你,一定要考個進士出來。”
過不了兩天,景王終於進京覲見皇帝,陪嘉靖過年了。
就像是一滴水落進油鍋。
至於朝中鬧成什麼樣子,卻不是吳節所需要關心的。
吳節覺得這事有些麻煩,說起來,因為李妃的關係,他同裕王府也算是有了人情。可景王一事弄成這樣,只怕裕王那裡會有誤會。
“沒辦法啊,王爺那裡有誤會就讓他誤會吧。嘉靖那關不好過,我也是不得以而為之。想來,裕王府的人也能理解。”
這一日,依依帶信過來說,彩雲姑娘想請吳節過楚腰館,以便當面致謝。
吳節正為景王一事頭疼,接到這個口信之後,心中一動:還是過去看看,改換一下心情也好。
第二百八十七章因為他是吳士貞
作為京城一等一的青樓,楚腰館的格局同普通的勾欄、瓦當自然不同。
進得館中,首先就是一間大得驚人的大堂,裡面的陳設極盡精美之為能事。地上鋪著官家制造淘汰下來的金磚,亮得可以照見人影。廳堂裡也一水兒的紫檀木傢什,再加上長明不熄的紅燭,用燈火輝煌亮如白晝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大堂還有一樁妙處,並未完全封閉,中間是一個小庭院,擺著一叢臘梅花。淡黃色的花兒開得正燦爛,冷香中,有雪花紛紛揚揚落下,讓人分不清雪花和梅花的區別。
即便敞著風,坐在廳堂裡卻不冷。小庭院四周都用薄紗遮擋,廳堂裡也設了地龍,燒了火爐。再加上燙得溫熱的米酒,媽媽和龜奴殷勤的笑容,讓人有一種溫暖如春之感。
大廳堂後面有許多院子,不用問,就是樓中姑娘們的別院。
不過是一座青樓的大廳堂,富貴景象已不輸於公卿大夫的豪宅,真不愧為京城最大的銷金窟,特別是在彩雲重新奪回花魁的頭銜之後。
後世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左右吳節就來到了楚腰館,他之所以來這裡,一是為了改換下心情。再則,自己和彩雲在京城文化界弄出這麼大動靜,彩雲又說要當面致謝。無論從人情還是禮貌上看,吳節都覺得有必要來一趟。
剛一走進楚腰館,就看到大廳堂裡坐滿了人,都是讀書人打扮,總數大約二三十人之巨。將寬敞的大廳堂擠得滿滿當當。
說話的口音也是千奇百怪,有江浙口音、有淮右口音,也有聽起來像外語一樣的閩南語。這些說話的聲音都柔和風雅,顯然是進京城赴考的舉人們。
下午三點過並不是青樓生意最好的時候,古人即便睡得再早,偶爾還是會出來遊玩過夜生活。一般來說,到天擦黑的時候。客人才會陸續過來。
可這麼早就來了這麼多人,肯定都是來見彩雲的。
自從彩雲借吳節的詩詞連連獲勝之後,前來求見的舉人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