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2 / 4)

小說:天生韓信 作者:童舟

那他的末日也快來了。

與其左右是死,不如趁現在大軍在手奮力一搏。趙成馬上殺回咸陽,和閻樂會兵一處,令閻樂守衛城門,他自己則親自帶著大軍圍攻咸陽宮,想要擊殺子嬰自立為王。

咸陽宮頓時一片混戰,兩方穿著一樣盔甲的秦軍在城牆上殺的血流成河。羽林雖然是大秦第一驍騎,可自從蒙毅獲罪被誅後,趙高就一直著手於裁減這支他並沒有好感的軍隊,昔日堂堂數萬的精銳羽林,被壓縮成了今日僅僅五千多的老弱殘兵。

反觀趙成一方,足足有著五萬的城防精銳,將領又大多是他心腹死忠,知道若是趙家倒了他們也會隨著株連,便賣力的驅逐者士兵攻打咸陽宮。

羽林在趙成優勢兵力的壓迫下節節敗退,守地不斷失陷,只得退守到最後的一道宮門,形勢岌岌可危,連子嬰的兩個義子都戰死在亂軍之中。

子嬰臉色慘白的看著城牆下猶如狂潮般湧至的叛軍,心中害怕到了極點,他萬念俱灰,仰天長嘆道;“難道大秦今日就要亡於我手,無奈我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

說完就要拔劍自刎,韓談死死的抓住他的手,跪在地上連聲哀求。

韓談忽然站了起來,眼睛睜大看著遠方狂叫道;“大王,你快看,那是什麼。”

遠處傳來了一陣殺聲,一支騎兵正卷著煙塵飛快的馳來,當前的旗手手中高高舉著一名黑水秦旗,上面正寫著大大的一個‘蒙’字。

城頭上一名眼尖計程車卒最先發現這面旗幟,隨即高聲狂叫道;“是蒙字,蒙大將軍來了。”

“我們有救了,大秦有救了!”

PS:一點說明,關於子嬰的身世,史和學者長期爭論不休,並無定論。主要有四種說法,第一種就是扶蘇的長子,這點有《秦始皇本紀》和《六國年表》作為依據,從漢代班固一直到現代多采用這種說法,《辭海》和《辭源》也將這種說法收錄。第二種就是秦始皇之弟,這種說法主要有《李斯列傳》作為依據,這兩種說法是主流說法,還有兩種非主流說法,一為胡亥的兄長,二為始皇弟成嶠之子。

咱這畢竟是小說,至於歷史上有爭論的話題那還是交給學者們去爭論吧,比如趙高的出身問題,還有他是否是宦官等等,江南採用的是儘量配合劇情發展的。

正文一百一十七章咸陽大變

和項羽告別後,韓信就帶著所部緩緩撤至宛烏渡口。

此時正是枯水季,所以大河之水並不是很湍急,普通的小船亦可渡過。韓信早早的派皇甫圭到河邊收集船隻,因為戰亂所致,河邊的漁民幾乎一掃而空,皇甫圭費了極大的氣力才勉強收集到四五十條小船。靠著這些小船,秦軍百餘人馬百餘人馬的緩慢過河,這著實讓韓信捏了一把冷汗。

幸好項羽沒有不死心的跟來,否則這個時候絕對是偷襲的最佳時機,如果渡河一半的秦軍被敵軍攻襲,那絕對是滅頂之災。

還好韓信的運氣足夠的好,整整二天的時間內,都未見到有追兵趕上,直到看到最後一個士兵渡過河來,韓信才長舒了口氣。

踏上河西關中之地,這麼說來暫時是安全的了。只是韓信心中有些疑惑,為何大軍渡河整整兩日,對岸卻無一個秦吏和秦兵前來盤問。要知道大河本是天險,這種渡口之處防備想來極為森嚴。

待尋到秦人一問才知道,趙高為了收刮兵力,已經將關中所有可用之兵都調往了咸陽。

韓信聽完不由汗顏,這朝廷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居然一個懂軍事之人都沒有。要知道大河雖然是天塹,可也不是完全不可飛越。若是想利用此天塹,必須要在岸邊廣佈烽火臺,同時沿岸佈置幾支騎兵。一旦發現有過河之敵,便舉火預警,然後鐵騎快速奔至,將過河之敵迅速殲滅,這樣才能讓大河真為成為天塹。

哪有像現在這般,完全置之不理,連韓信一萬多人馬過河這麼大的動靜都沒有人過來檢視。也幸好是起義軍沒有膽大的統帥,或者說沒想到秦人會如此大意,這才讓關中得以保全。

不過這樣也為韓信帶了一些便利,他帶著所部緩緩向咸陽前進,一路上居然沒有人前來盤問。韓信一邊向著咸陽前進一邊想著對策,卻理不出個頭緒來,只得派出機靈的斥候先行前往打探咸陽的局勢。

斥候報來的訊息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三天前趙高已經殺了胡亥,欲擁立子嬰為帝。聽到了咸陽的變故眾人面面相覷,皆從他人的眼神中看到了大驚之色。

弒君之事,對一般人來說別說是做,就連想一下都是萬死之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