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猜出了是誰。這個時候英布和龍且正在加緊備戰,為明日的大戰做準備,而諸侯中誰也不會有膽子前來打斷他的沉思。
虞子期勒韁停在項羽的身後,看著他魁梧的背影道;“大哥,已經準備好了,要不要現在就攻城。”
項羽抬頭看了看天色,搖頭道;“再等等吧,現在天色還亮。”
頓了頓側過頭來微笑的看著虞子期問道;“亞父呢,還在生氣不肯見我嗎?”
虞子期攤了攤手,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
范增昨日並不在軍中,所以沒有參加帳中商議,待回來後聽說項羽派劉邦領軍南下攻略漢中,頓時面色大變,急忙催促著項羽讓他派人去追回劉邦讓其他人代替領軍。項羽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軍令如山’便拒絕了范增的提議,兩人因此在帳中公然吵了起來,范增更是勃然大怒的甩了句‘豎子不足與謀’便憤憤離去。
其實項羽有他的考慮,劉邦的提議確實合乎的他的心意,至於誰領軍前去他倒是思慮了一番。只是他手中可用之將並不算太多,大戰在即又不宜過多的分散兵力,所以南下攻略漢中的只能是小股部隊,這就對主將的能力要求很高了,想來想去也只有劉邦合適了。
劉邦這個人雖然為人讓他唾棄,但不得不承認他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至於范增所擔憂的,他也想到了,所以只讓劉邦帶著一萬本部南下,剩下的則充入了項羽麾下的人馬中。他另外派了一名心腹將領率一萬人隨劉邦南下,名為協助,實為監視。若是劉邦成功的攻下漢中,不妨做個順水人情,將漢中分封給他,反之若是兵敗而歸則借這個理由將他殺了。
要知道劉邦怎麼也算一方諸侯,而且功勞卓著,他日天下大定後肯定是要封王的。昔日楚王曾經和諸侯約定過;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並不想失信天下,漢中也屬於關西之地,雖然所在偏僻但還勉強能算的上關中的一部分,將漢中封給劉邦倒也能堵天下人之口。況且漢中雖然有著地勢之利,卻也因為秦嶺所阻是個龍困之地,只要關中有一個強勢點的勢力在,劉邦這一輩子都別想能北上出關爭霸天下了。
項羽本想將自己的打算和范增說的,卻不料范增回來聽說他放走了劉邦就勃然大怒,竟然當著眾人的面直指他的鼻子的叱喝,這讓項羽多少有些不喜。雖然范增是自己的長輩,但自己怎麼說也是堂堂的聯軍統帥,天底下誰人不知他項羽的威名。可范增卻如同以前一樣經常直呼其乳名,意見相悖時甚至直接指出,絲毫沒想過給他這個主帥留點面子。
種種讓項羽漸漸生出了不滿之心,雖然心中仍然敬重范增,可畢竟年輕氣盛,面子上有些過不去。於是昨日就破天荒第一次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這才導致了范增怒極甩袖而走,一整天都對他避而不見。
其實范增和項羽的衝突歸納起來很簡單,就是范增仍然一如從前的把項羽當子侄來呵護,總是想著為他做事盡善其美,為他扼殺掉一切可能存在的潛在威脅。而項羽則像一隻逐漸長大的雛鷹,原來他是在叔父項梁的庇佑之下,隨後又得到了范增的鼎力相助,可如今他已經是天下聞名的‘霸王’,便想擺脫父輩的庇佑獨自決事。
虞子期見項羽許久不語,便猜到了他是心憂范增之事,便寬慰道;“範叔他雖然在生你的氣,不過還是放心不下你,特意讓我前來提醒你要小心秦人的出城反擊。”
項羽苦笑,心中想到亞父到底還是放心不下我,他年紀也一大把了可別氣出什麼病來,等回頭找個機會去跟他道個歉解釋下吧。
虞子期又輕聲道;“大哥,明日你能不能讓我前去攻城。”
項羽微微一笑,從虞子期的話中不難聽出他期盼著立功的焦急心情,便伸手拍了拍虞子期的肩膀,笑道:“子期,攻城之事非同小可,要身先士卒親上城樓的,論武藝你和英布、龍且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衝鋒陷陣他們比你適合些。”
虞子期有些洩氣的說道;“那我就一輩子這麼窩窩囊囊的看著他們建功立業嗎?”
項羽卻笑著搖頭道;“子期,你我自幼相交親如兄弟,大哥我怎麼會虧待你呢,放心吧,我會給你立功機會的。你有沒有想過,我麾下的大多都是像英布、龍且他們那種只會打仗的將軍,而文武雙全的卻少之又少,算來只有季布和你算得上,所以我並不想把你們像英布他們那樣用才。”
虞子期這才明白了項羽的一番深意,頓時面露感激,心悅誠服的拜倒道;“多謝大哥。”
項羽哈哈一笑道;“你我兄弟之間用得著這麼客氣嗎?”
笑完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