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大軍收拾掉關東其他反對勢力後,一定不介意再順手滅掉秦國。
再一種就是透過戰爭來獲取人口,當初虎狼秦國正是透過逐步蠶食關東六國,才得以此消彼長,最終一統天下,可現在有項羽這個西楚霸王超級強大的存在,韓信自然不會輕易開啟戰端。剩下最後一種方法也是韓信認為最可行的一種,那就是重新統一秦國,召回散居各地的秦人。
項羽分封三王於秦地,無非就是讓劉邦和司馬欣、董翳一南一北威脅關中。
九原郡是秦國最年輕的一個郡,是昔日蒙恬驅匈奴取河套之地所設,現在中原勢微匈奴便趁機收回了河套,所以項羽雖然分封了上郡和九原兩郡給司馬欣和董翳立國,其實這兩難兄難弟就是擠在一個郡裡,是諸侯國裡面混的最潦倒的兩個諸侯王。他們因為項羽坑殺降兵的事情,早已經被秦國父老恨之入骨,現在能在上郡站住腳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別說提兵南下了。韓信只是因為不想和項羽重開戰端,所以才沒有派兵驅逐這兩個秦奸。
至於漢中的劉邦,倒是心腹大患。
漢中雖然久為秦地,可是那裡的居民對秦國的認同感並不是很強,劉邦去了之後,一番仁義德政讓許多百姓心向於他。而且漢中橫卡在關中和另一個糧倉巴蜀之間,將咸陽和巴蜀生生阻斷。
項羽當日分封諸侯,故意沒有提起巴蜀的歸屬,無非就是想以此為誘餌讓劉邦和秦國重開戰端,消耗雙方的實力。項羽的用心劉邦自然猜得到,所以他果斷的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所有棧道燒燬,表示無意於關中同時也防止秦軍南下。另一方面廣招其兵,用猛將抓緊對巴蜀二郡的進攻。
巴蜀兩郡在秦國算是一個異類的存在,昔日秦惠王趁楚國藍田大敗後無力西顧,派大將司馬錯和上卿張儀滅了蜀國,又從楚國奪取了大片巴地,分設了巴蜀二郡。巴蜀的子民多為百濮諸系的部落,崇尚自由不容於苛刻的秦律,所以巴蜀之地被秦國所佔後叛亂四起,秦國派去的官吏和駐軍紛紛被殺死。
秦國則報復的派大軍數度圍剿,卻收效甚微。因為巴蜀多為山林之地,秦國的大軍一來土人們則躲進了山林避而不戰,又從背後襲擾秦軍的糧道,讓秦國大軍深陷巴蜀之地。這讓秦惠王頭疼不已,最後迫於無奈只好和巴蜀的土人頭領達成了一項協議,巴蜀為秦國二郡,服從官府的管理按照秦律的要求納糧繳稅,但子民可以不用服秦國的兵役和勞役,土人首領在部落中也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
李冰修建都江堰後巴蜀變成了天府之國,繼關中之後的最大糧倉,為秦國的統一戰爭貢獻了相當大的力量,再加上巴蜀的土人一向安分守己,這也讓霸道無比的始皇帝沒提起興趣對這個‘特區’動手。後來天下大亂秦國勢微,當地的秦吏就和土族頭領們達成了自保協議,即不出兵干涉秦國的內亂,所以白龐和皇甫圭雖然持著天子詔進巴蜀接管,卻只僅僅控制了蜀郡成都縣以北的少許地方。
劉邦佔據漢中後,便急攻蜀地,白龐和皇甫圭派使者千辛萬苦的翻過了秦嶺向咸陽求援。可是韓信對此卻無可奈何,且不說和劉邦交戰會不會給項羽落下日後開戰的把柄,就說秦國現在虛弱至極的國力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棧道盡毀又無路南下。
所以漢中以及巴蜀會是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但卻不是現在。
自從秦國和項羽定下盟約後,關東陸續有秦人成群結隊的迴歸關中。當年始皇帝統一六國時,曾經有百萬的秦吏和秦人出關分散在各個新佔領的郡縣中。秦帝國在短短的二年內迅速的崩塌,有相當多計程車民軍卒流落在關東六國,只是因為歸途被阻斷所以不得而歸,這些秦人大多脫下了秦國的服飾藏於六國子民中。
在北地,殘餘的北方軍團尚有近十萬的兵卒和數十萬的秦人勞役、家眷,卻因為被關東諸侯阻隔而不通訊息。另一個大的集團就是嶺南,昔日始皇帝兩徵百越在那裡留有四五十萬的大軍,以及徵調了五十萬的中原人南下定居。這四五十萬的大軍裡面有近二十萬的秦人,士民同樣也有二十餘萬的秦人,只是守將趙佗的態度讓人很難以琢磨。在秦國危急存亡的關頭,趙佗下達了一道很讓人費解的命令,下令燒燬了北上的棧道,禁止士民北上,嶺南的秦人就這樣拋棄了他們曾經一手建立的秦帝國。
嶺南的大股秦人資源讓韓信心動不已,只是因為漢中和巴蜀都不在秦國的控制之下,暫時也是無能為力了,唯有先打通了巴蜀和黔中的通道才能徐徐圖之。所以韓信暫時放下念頭將目光重新轉向北地,派出了使者趕往雲中和留守北地的王涇取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