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1 / 4)

漢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漢光武帝(劉秀)即位之後,置大司馬,至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大司馬為太尉。至此以後,太尉便是朝堂之上權柄最盛的三公之一,直到漢朝滅亡。

作為軍隊體系內的最高職務,大將軍原本位在三公之上,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則在三公之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之下,但均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執政,常假借兵權以自重。於是,大將軍便成為中央的主要官員,並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史書記載:自漢安帝起,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帝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漢末猶在三公上。梁冀、竇武、何進皆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專制朝政。大將軍府下設長史、司馬各1人,皆千石,從事中郎2人,六百石,職參謀政。此外,又有掾屬29人,令史及御屬31人,均在府中供職。

作為外戚出身的何進,藉著原來的何皇后,如今何太后撐腰,擔任大將軍之職以後,儘管黃巾禍亂早已平復,但卻沒有被收走封號,仍然擁有開府建衙,招攬官吏曹椽的權力,但因為太尉盧植實際掌控了朝廷的軍馬,所以權勢已然不再。

對於何進而言,既然說出來的話不如當初那麼有力,別人都是愛聽不聽,他又何必自討沒趣呢?

這次因為雪花鹽事件,何進卻難得地站出來義正詞嚴地開口了,只因為屠夫出身的大將軍比起朝中其他那些士大夫們更熟悉市井,對於鹹鹽私售帶來的後果有著深刻的認識。

與朝中為官的一些大佬不同,何家只是依附在皇權之上才得以在短短几十年時間之內崛起,並沒有那些千年門閥的根基,一旦朝廷的稅賦減少,何家首當其衝地就會跟著倒黴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何進都要建議皇帝儘快採取措施,斷熱解決晉國帶來的這一場危機。至於會不會惹怒趙興,最終導致晉國與朝廷從明到暗都徹底的決裂,甚至是引發一場戰爭,這就不是他所關心的重點了。

第160卷 第1274節:明輪船橫空出世 (34)

何進方才的一席話,說的大義凜然,很有煽動性,立即引起了外戚和皇室代表們的共鳴。大家都是靠著朝廷收入吃飯的人,趙興擋了朝廷的財路那就是跟他們過不去,所以又有許多人站出來支援何進與何苗,紛紛要求嚴懲私售鹹鹽的晉國商販,徹底查封“四海商貿貨棧”在晉國之外的倉庫,罰沒所有售鹽所得的利潤以及倉庫中現存的鹹鹽。

皇帝見朝堂上各位大臣們吵嚷的十分熱鬧,惟獨太尉盧植冷眼旁觀,似乎並不怎麼熱心,便開口問道:“不知盧太尉對此事作何看法?”

一直在權衡利弊的盧植,早就料到皇帝會有此一問,於是沉著地回答:“禁鹽之事,關係甚大。若不做足充分準備,一旦有事,恐危及大漢根基。”

盧植的話語雖然說的模糊,但朝堂上的都不是蠢人,自然聽出來盧植的擔憂。盧植並非反對禁鹽,而是提醒大家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要做足了事前準備,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與晉國抗衡,甚至不惜與晉國發生一場戰爭。

一直跟著盧植走的劉備,對於老師的這個分析十分認同,他私下裡與諸葛亮商議的結果,也是要麼不動手,一旦動手就要跟趙興撕破臉皮幹到底。這不是朝廷一家的事情,實際上涉及到天下各州勢力與朝廷共存亡,一起對抗強大晉國的事情。

如果按照何進等人的說法,立即就開始在洛陽地區抓人罰沒封倉庫,無疑於提前告訴趙興朝廷準備動手了,那樣反倒會打草驚蛇,令趙興及時將其他州郡的商會撤回晉國,起不到一擊重創的效果。

於是第一個向朝廷稟告問題的劉備站出來說道:“吾贊成太尉大人的意見,對於晉國低價販售鹹鹽一事,朝廷應當全力以赴,但卻不可操之過急。不如派出多路密使,與各州勢力秘密會面,定下共同行動的計劃,等到晉國趙興以為朝廷無計可施之時,遽然爆發,徹底將不利局面扭轉過來!”

皇帝見太尉和廷尉兩個關鍵人物的意見一致,於是說道:“北地趙興於我大漢而言,始終如芒在背,終究還需除之。禁鹽之事關係社稷危亡,不可妄動。今日吾便授予盧太尉臨機專斷之權,專司處置晉國私販鹹鹽之事,還望諸位朝臣同心協力,共赴時艱。”

一場關於禁鹽的朝會就此結束,朝中諸位大臣心事重重地離開了南宮。盧植和劉備則是被皇帝單獨留下,直到晌午時分才出了宮門,也不知秘密地商議了何事。

第二天,由劉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