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之後仰天大笑,然後自言自語地說道:“我就說嘛,當初把壺關修得跟鐵桶一般,豈不是白白便宜了袁紹那傢伙,原來關下竟然還有暗道透過,也不知當初李植帶人挖地道時怎麼就沒有發現?”
原來當初保衛幷州的大戰結束之後,壺關便落在袁紹手中,幾經談判,袁紹也不肯交出來,趙興一怒之下便發動百姓重築了一道更加雄峻的壺關,與原來的壺關之間僅有兩裡之遙,相互對應。這次張遼率軍東進,首先就要拿下高幹把守的舊壺關,徹底打通晉國中太行山中段通往冀州的道路,為今後管轄冀州做好準備。
舊壺關相比新壺關雖然要小一些,但也是十分堅固險峻,就算用轟天雷都難以奏效,所以張遼才會犯愁。當他收到趙興的密信,得知舊壺關在當初修建的時候便特意留有暗道,自然是大喜過望,只盼著夜幕早日降臨,然後他率領大軍自地道之中透過,活捉了舊壺關上的高幹。
第五四一章張郃死守廮陶城
舊壺關下面的地道修的很長,長得讓張遼看了都覺得吃驚。當初為了隱蔽的需要,這條深埋在地下三丈的地道進口距離舊壺關有三里之遙,出口距離壺關也有兩裡之遙,整個地道內部修得十分規整寬敞,可以在裡面暗藏幾萬大軍而不被人知。
第171卷 第1368節:張郃死守廮陶城 (5)
就算當初壺關面臨危險,被李植採用堆土壘牆的辦法逼近關牆時,趙雲也沒有暴露這條可以將部隊輸送到敵人背後的地道。因為當時壺關守軍兵力有限,就算從地道之中摸到了東路聯軍的後邊,能夠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卻無法扭轉整個戰場形勢,而一旦地道被聯軍發現,則很有可能成為聯軍越過壺關的便捷通道。
若不是趙雲及時帶著部隊向後撤退,修築了一道新牆,當時李植的部隊便從壺關的底下鑿出來了一條密道,對舊壺關形成了內外夾攻的格局。李植當時帶人挖掘的地道是從壺關的正中位置穿過,而趙興讓人修的這條地道卻是繞著壺關旁邊的山腳修築,所以無法被人察覺。
趙興當初修築這條藏兵地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助舊壺關之上的守軍一舉殲滅來犯的敵人,如今舊壺關易主,正好可以將部隊秘密從晉國方向轉運到壺關的東面,給駐守壺關的兩萬袁軍來個突然襲擊。
十二月二十五日深夜,張遼率領兩萬下馬步行的部隊開進了地道之中。地道的進口還在新壺關的西面,自然不會讓舊壺關上的袁軍發現。雖然地道修建在距離地面三丈深的地下,但因為是靠著山腳修建,每隔一段距離便有垂直地面的通風口開在山上的灌木叢中,既便於隱蔽,又保持了地道內的空氣流動。
龍騎軍兩萬將士在地道中快速通行,地面之上根本無法察覺任何動靜。五里長的地道差不多用去了他們半個時辰才完全透過。由於地道的出口距離舊壺關也有兩裡之遙,所以當張遼從地道中冒出來時,舊壺關上的袁軍依然在呼呼大睡,毫不察覺。
以前舊壺關在晉國軍隊的手中時,向西的一側被稱為關內;如今舊壺關落在袁紹手裡,自然是向東的一面被稱為關內。守關計程車兵和武器物資都是從關內直達關頭的階梯上運送,一旦關內闖入了敵軍,則關上計程車兵便是被人斷了後路。
等到兩萬大軍完全從地道內透過並且集結完畢之後,舊壺關的西面忽然升起三朵煙花,照亮了原本漆黑的夜空。隨後,留在壺關西面的一萬龍騎軍戰士開始發動佯攻,被驚醒的高幹急忙率眾登上關頭進行抵抗。等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張遼帶著部隊摸到了袁軍位於壺關東面的大本營內,將這裡留守的袁軍殺了個精光,然後命人換上袁軍的服飾,趁著混亂紛紛登上了關牆。
被內外夾攻的高幹沒有能夠抵抗多久,便成為張遼黃龍鉤鐮刀下的冤魂。高幹成為繼淳于瓊、韓珩和岑壁之後被晉國軍隊誅殺的第四位將領,這一次各路圍攻冀州的部隊表現出了少有的兇狠,對敵軍將領一律採取殺無赦的態度,以此可以看出趙興欲滅袁紹的態度有多麼的堅決。
第172卷 第1369節:張郃死守廮陶城 (6)
高幹一死,壺關上的袁軍大亂,不久便被龍騎軍盡數俘虜。戰後初步統計,龍騎軍除了擔任佯攻的一萬人蒙受了一定的損失之外,透過地道摸到袁軍身後的兩萬大軍損失輕微,絲毫不會影響到接下來攻打冀州的任務。
龍騎軍奪下舊壺關之後,立即將駐守守關的重任以及一萬多名袁軍俘虜交給從新壺關上趕過來的臥虎軍,然後火速向東挺進,只用了三日時間,大軍便出現在了冀州平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