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3 / 4)

惑,直接前往臥虎裝備研究院去見馬鈞和趙布等人。

聽說平西王親自前來視察指導工作,裝備研究院的所有人員都一湧而出,他們可是知道趙興腦子裡面裝滿了奇思妙想,只要能夠聽到一星半點,說不定就可以造出令人大吃一驚的新式武器和裝備。

與眾位工匠們一番鼓勵的交談結束之後,趙興單獨在一處十分隱秘的房間內召見了馬鈞和趙布二人。

趙興開口問道:“前些時日我讓進思給你們送來的幾分火炮設計圖紙和構想,可曾為你們提供參考與幫助?”

馬鈞有些面露難色,猶豫著回答說:“主公讓人送來的圖紙真是巧奪天工,如今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並不順暢,在幾個重點環節上還沒有獲得突破。”

趙興倒也沒有責怪二人,而是鼓勵他們說:“是我心急了。此等足以毀滅城池的大型火炮,沒有足夠的時間,豈是容易造出來的!只是我們不久之後便要投入重兵在益州北線作戰,如果沒有這幾樣火器面世,我們計程車兵就會出現重大傷亡。”

趙布說到:“義父莫要著急,孩兒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敢在大軍調動之前將那紅衣大炮給造出來!”

三人說了半天,談論的竟然是本該在後世明朝出現的紅衣大炮!

實際上,趙興所謂的紅衣大炮,在另外一個時空之中,準確的稱呼是“紅夷大炮”。此炮最初由英國人發明,後由荷蘭人傳入中國,因當時稱荷蘭人為紅夷,故以“紅夷”稱之。紅夷大炮是一種前裝滑膛加農炮,跟佛郎機炮相比,紅夷大炮無論是在外形上還是重量上都要大得多,由於其射程非常遠,所以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第262卷 第2096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15)

紅夷大炮是用鑄鐵鑄造的,炮身鑄有準星﹑照門;中部有炮耳。與佛朗機銃相比;口徑較大;管壁加厚;並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漸增厚;能承受較大膛壓;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

如果馬鈞和趙布能夠將這種恐怖萬分的大殺器提前上千年造出來,只怕司馬懿苦心孤詣在益州北部修築的眾多要塞也不見得能夠支撐多久。

除了這最難的一種火器,趙興實際上還指導馬鈞和趙布分頭研製了另外另種大小火器。

趙興讓馬鈞設計的是鳥銃。

鳥銃原本是16世紀後期至19世紀中期,我國明清軍隊裝備的一種用火繩點火發射彈丸的單兵槍,用熟鐵打造,重約5~6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託之上。底部有火孔與火藥池(放用來引火的火藥)相連,池上覆蓋有銅蓋,可以遮擋風雨,銃口長出木託2寸,託後7寸向下彎曲,託腹藏搠杖(通條)一根,重3兩,搠杖(通條)插在槍管下的木託上,用於填送彈藥,槍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於取開擦洗槍管。另有火繩,每根長2丈,重3兩。每次裝粒狀黑色火藥3錢,鉛子重3錢。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

鳥銃發射時,將火繩點燃安入龍頭,右手開火門後緊握槍尾,用食指扣板機向後,龍頭落在火門,燃藥發射。《武備志》說鳥銃的名字源自這種槍由於準確度相當高,打林子裡面的飛鳥十有九中,所以被叫做鳥銃,又因其所安裝的彎形槍托形似鳥喙而被稱為鳥嘴銃,也有人稱其為鳥槍。它們的名稱雖有不同,但在基本構造和發射方式上是一致的。

明末鳥銃有了很大的改進,由老式的火繩槍改進成為了燧發槍,燧石,俗稱火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質地堅硬,古代常用來取火、做箭頭、犁頭等。燧發槍發展後期形成了獨立的燧發點火機構,其擊砧是一個鉸接的鋼製底火盤,擊錘上安裝燧石。動作時,擊錘旋轉,燧石打擊擊砧,產生火花,底火盤開啟,使底火藥暴露,於是點燃底火藥。燧發槍與過去的火繩槍相比,射速快,口徑小,槍射短,重量輕,後坐力小,而且不怕颳大風和下雨的天氣,於是在戰場上被廣泛應用。

很顯然,鳥銃是準備為單兵裝備的武器。

趙興讓趙佈設計的是佛朗機炮

第263卷 第2097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16)

佛郎機,本是明代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統稱,由於這種火炮是由葡萄牙人傳入,所以被叫做佛郎機。這種是中國明代中後期的火炮,其實就是一種短管加農炮,這種型別的火炮是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子炮又稱提心炮,相當於火炮的藥室部分),所以又叫做子母炮。明朝大量仿製之後又根據口徑不同而叫做某某將軍炮。母炮身管細長,口徑較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