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明擺著是去吃人家的下眼角。
經過緊急商議,朝廷這次委派光祿大夫、司徒黃琬作為求和的使者,令其全權負責前往上黨與晉國談判事宜,爭取早日平息洛陽周邊的禍亂,救回皇甫嵩和被禁的御林軍,合力趕走正在長安作亂的胡人。
黃琬字子琰,是江夏安陸人。他少年時便以言辭犀利,善於辯論而聞名京師,後來做官升到了五官中郎將的位置,因為被朝中權貴以聚朋結黨為由而陷害,遭到近二十年的禁錮。等到黃巾亂起時,靈帝頒下旨意,大赦天下黨人,他也就有幸獲得釋放。大將軍何進為了拉攏士人,推薦他再度入朝為官,拜為議郎,又遷侍中。
因為黃琬本人確實有才能,加之名聲在外,後來又被朝廷徵拜將作大匠、少府、司徒。等到王允辭官而去之後,朝廷各派系為了這個空缺出來的三公之位爭的不可開交,最後竟然便宜了沒有進各種小圈子的黃琬,拜他為新任司徒。
黃琬年輕的時候便以舌辯出名,如今更是名滿天下的長者,在聲望方面與前任司徒王允可謂齊肩。朝廷派黃琬出使晉國,也算是煞費苦心,就連黃琬本人都無法開口拒絕。誰讓以往跟晉國打交道的總是司徒大人王允,以至於晉國的老百姓都認這個官位呢?
第213卷 第1704節:大器還是趙國昌 (13)
身負重任的黃琬,滿腹心事地來到了黃河渡口孟津,正欲登船北上時,忽然又收到從洛陽追上來的急報。黃琬開啟一看,頓時更加的鬱悶,站在黃河岸邊仰天長嘆了一口氣。
原來報文上面說,在冀州戰場上一路攻城拔寨的張飛部兵陷廮陶城,被城外不知哪裡來的五萬大軍團團圍住,如今也成了籠中之鳥,眼巴巴地等著朝廷來兵救援。
連張飛都被人給圍住了,這下朝廷連僅剩的一點可以與晉國討價還價的籌碼都被打光了,只剩下黃琬這張老臉去死磨硬纏,你說他能不鬱悶嗎?
還好,過了黃河從河內郡前往箕關的途中,黃琬並沒有遭受到四處搗亂的臥虎騎兵阻截,一路上趙鋼倒是暗中替黃琬在前面開路,大呼小叫地嚇跑了許多路上過往商旅和行人,使得北上求和的隊伍因為道路之上空空蕩蕩,行進的速度反倒是分外的輕快。
晉國方面似乎也在等待朝廷派人前來談判,派出接待黃琬的竟然是國相王允。
新老兩位司徒大人歡聚一堂,一開始倒也沒有吹鬍子瞪眼,唇槍舌劍,而是和和氣氣地喝著雨前新茶,聊著夏糧的收成和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看上去似乎一片歡樂祥和。
王允不著急,那是真心的不著急。反正現在各個戰場都已經形勢逆轉,晉國進入了戰略大反攻的階段,就連闖進關中的五萬胡人都是假扮的,他還有什麼好擔憂。
黃琬不著急,那是假裝的不著急。如果不能迅速與晉國達成停戰的協議,妥善處理好這次的長安危機,輕則遷都,重則淪陷,今後大漢皇朝這家百年老字號只怕就得關張歇業。
等到喝茶喝得尿急的時候,黃琬終於憋不住了,他開門見山地問王允:“子師兄,昔日朝廷待你有虧,使得你辭官而去,倒是便宜了我,你不會對我有什麼意見吧?”
王允聽出來黃琬接下來要說什麼,於是微笑著回答:“那怎麼會啊!子琰兄的才華和品德那是有口皆碑,就算我如今還在朝中,你也有機會接替張溫或者盧植的職位!”
黃琬被王允這麼一頂大帽子扣上來,頓時不知道從何說起,索性把心一橫,來了一個快刀斬亂麻。他說:“這次前來晉國,我最不想遇到的人就是子師兄,因為跟你談判,我知道自己必定連一絲便宜都沾不到。所以,我們也就不要繞來繞去了,晉國與朝廷停戰的條件到底是什麼?”
王允也不生氣,仍然笑眯眯地說:“既然子琰兄這麼爽快,那我也就不為難你了。其實呢,晉國與朝廷停戰的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朝廷提供的好處相應地進行調整。比如說,如果只是讓闖入河東的臥虎軍撤回晉國,那朝廷就需要宣佈此前對趙太傅定下的所有罪名完全是因為受小人構陷,如今進行澄清。”
第214卷 第1705節:大器還是趙國昌 (14)
王允說到這裡,下面明顯還有話說,但是卻緘口不言,等著黃琬的反應。
黃琬也是明白人,只好接過話頭,說:“如果朝廷想讓晉國釋放皇甫嵩將軍以及三萬多御林軍將士,晉國開出的條件是什麼?”
王允看著黃琬如此上道,於是點頭回答:“對天下宣佈司馬家是漢賊,五皇子劉闐當年便是被他們所擄,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