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2 / 4)

小說:北洋1917 作者:雙曲線

一跳,一時膽大,便問道,“總司令閣下,您見過鄧尼金的私人代表?要說可真是風華絕代的尤物,聽說跟幾國王室都有來往和關係,我可不敢接人家的糖衣炮彈,要不您親自見見她?”

1918年7月24日12:00?頓河畔羅斯托夫頓河及北高加索共和國政府大樓這天上午高爾察克的喀山政權在北面,頓河白衛軍司令部在南邊,算是聯手唱了一出好戲,當然,喀山方面全俄臨時政府的公告算是徹底拋棄了南邊這些土地和人民,情非得已,因為伏爾加聯邦對察裡津以南是勢在必得,而喀山方面又為了打倒蘇俄政權不惜付出一切。

說起來,頓河及北高加索共和國的成立,除了以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的名義向全世界發了個措辭強硬的通電以外,其他一概沒變,所謂新政府的大樓,不過是在頓河白衛軍司令部大樓外頭多掛了塊政府的招牌而已。

當然,頓河白衛軍將士情緒和心理的波動卻是避免不了的,雖然頓河哥薩克以及南邊的庫班哥薩克們對拒絕北上去給喀山那邊的韃靼人賣命,在這一點上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但是對於宣佈獨立而脫離大俄羅斯,思想卻並不能統一。

第五百九十四章 (下)杯酒釋兵權

要說北高加索的形勢一直是錯綜複雜混亂不堪,十月革命後先是當地的哥薩克在卡列金的率領下倒騰起獨立運動,結果被布林什維克的軍隊打垮,接著就是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先後來到北高加索號召當地哥薩克起來支援全俄臨時政府,向蘇維埃政權和布林什維克發起進攻。

克拉斯諾夫的白衛軍班底以頓河哥薩克為主,主要據點是頓河畔羅斯托夫,而鄧尼金則在南邊的庫班跟著前克倫斯基臨時政府的總司令拉夫爾。科爾尼洛夫一起扯起了反對蘇維埃和布林什維克的大旗。

所以鄧尼金白衛軍的大本營之前一直設在庫班州的首府葉卡捷琳娜達爾,當然,在短命的科爾尼洛夫一次戰鬥中喪生於蘇俄紅軍的槍口下後,鄧尼金接替了庫班“志願軍”司令的衣缽。

說起來也是可笑,克拉斯諾夫這廝整天想著要獨立,但是他領導的哥薩克主要有頓河和烏克蘭哥薩克組成,其中的頓河哥薩克們反而是願意留在大俄羅斯版圖裡的居多。

而鄧尼金這邊正好相反,這廝自己是大俄羅斯主義的堅定追隨者,可手下以庫班哥薩克們為主的白衛軍,尋求獨立的分離主義傾向卻更濃一點。

由於鄧尼金的部隊之前一直受協約國的援助和支援,所以手下這幫出身於庫班河流域的哥薩克們對協約國的觀感要比對德奧同盟國要好的對,頓河和烏克蘭哥薩克呢,一來因為烏克蘭已經宣佈獨立,並且事實上受到德國的全力扶持和駐軍,因此即使克拉斯諾夫的部下們未必就真心尋求一個獨立的頓河共和國,但對曾經的兄弟現在的烏克蘭和他們背後的德奧,卻又恨不起來。

所以這會兒雖然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是氣宇軒昂的宣佈自治政府成立,分別就任了元首和內閣總理,而且給部下的白衛軍將領們各取所需分贓一樣按了不少新政府內閣部長的頭銜,不過已經自稱頓河及北高加索共和國國防軍的這些將領們,卻沒敢就真把這一切當回事。

大傢伙未來的前途,取決是自家老大是準備帶著自己投德奧同盟國?還是投協約國聯軍?至於蘇俄和高爾察克政權,在這些南方的前白衛軍將領心目中,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投誰都沒法再去北面投這兩方。

“彼得。尼古拉耶維奇,伏爾加聯邦再一次拒絕了和我們成為平起平坐的友好鄰邦的要求,他們只接受我們加入伏爾加聯邦,成為像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一級的地方政權,至於我們個人的進退,伏爾加聯邦說一切都好商量!”鄧尼金不慌不忙的對名義上的新政府元首克拉斯諾夫道。

事實上,對鄧尼金來說,他已經決定接受協約國聯軍開出的條件,加入伏爾加聯邦,去當那個內閣副總理兼軍事部長。

就在再次和克拉斯諾夫攤牌談之前,鄧尼金已經在和自己派去薩馬拉的私人代表幾番電報往來後,得到了伏爾加聯邦政府的保證,只要他帶領部隊投奔伏爾加聯邦,除了聯邦內閣副總理和軍事部長的頭銜,還給他兩個集團軍的編制,當然,前提是他必須把頓河及北高加索共和國宣佈加入伏爾加聯邦這件事辦妥。

沒有投名狀,憑嘛給你好處?就憑你和克拉斯諾夫這對搭檔連續三次敗在察裡津的蘇俄紅軍面前?頓河及北高加索共和國就是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的投名狀!

司令部的大會議室邊的小餐廳裡,只有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倆人面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