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2 / 4)

小說:北洋1917 作者:雙曲線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而士兵則分為列兵和上等兵兩級,士官則是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級。

此外,軍銜和職務的原則是一職可以編兩級,具體如下:大軍區/方面軍職:大將、上將;

集團軍/軍職,中將、少將;

正師職:少將,大校;

正旅職;大校,上校;

正團職:上校、中校;

正營職:中校,少校;

正連職:上尉、中尉;

正排職:中尉、少尉;

所有副職的軍銜比正職再低一級,而聯邦軍隊的師一級,相當於中國參戰軍的混成旅,和日本陸軍的旅團,集團軍/軍一級,則相當於中國的整編師和日本的師團,軍區/方面軍這一級,則相當於中國參戰軍的集團軍和日本的方面軍/軍一級。

由於協約國本身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國家之間的軍事同盟,因此王庚的協約國聯軍不可能單獨設立一套所謂聯軍的軍銜條例,除了中日兩**隊各自沿用自己國家軍隊的軍銜制度之外,對這些名義上效忠於伏爾加聯邦的俄籍軍隊,只能以伏爾加聯邦政府的名義重新頒佈以上軍銜條例,從而達到軍銜管理的目的。

當然,除了整軍之外,這也是為了能在烏法戰役勝利後對俄籍將領們論功行賞的便利,要不然,這近30萬部隊名義上說是屬於伏爾加聯邦的國防軍,結果用的軍銜和標誌都還是高爾察克繼承下來的那個全俄臨時政府的,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伏爾加聯邦的軍隊隸屬於聯邦武裝力量總司令統一領導和管轄,當然,本來這個位置可能還會尷尬的懸空,因為協約國聯軍才是執掌這片土地上軍事力量的唯一王者,好在王庚思前想後,最後透過伏爾加聯邦接受並承認雙重國籍的方式,讓自己名正言順的兼任了伏爾加聯邦武裝力量總司令一職。

事實上,隨著中日同盟的建立,即使在中國和日本,距離兩國政府正式確認各自的國民可以擁有多重國籍也不會太遙遠,起碼在中國,8月份議會選舉結束後的憲法修改草案中,這件事也將毫無懸念被推動下去。

至於什麼時候會有伏爾加聯邦自己土生土長的總司令,顯然這會兒沒人去想這個問題,最樂觀的估計,也得等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戰爭結束後。

瓦西里。尼古拉耶維奇。佩佩利亞耶夫作為聯邦政府總理,並沒有給國防軍授軍銜的理由,在1918年7月21日下午2點的第一次伏爾加聯邦高階將領授銜儀式上,負責授銜的是兼任了伏爾加聯邦的武裝力量總司令的中國王,協約國聯軍中但凡在伏爾加聯邦政府和軍隊中兼職的將領,都臨時加入了伏爾加聯邦,成為擁有多重國籍的人士。

這件事本來沒那麼簡單,1918年的俄國,當家作主的是這個敢於打破一切陳規陋習的中國王,是這個甚至把中日兩國都能捏合在一起成為緊密同盟的中國王庚,烏法戰役的輝煌勝利使得聯軍和中國總司令獲得了俄籍將領的傾力支援。

大家可是吃著中國運來的糧食在自己的土地上擋住了蘇俄紅軍排山倒海的攻勢,協約國聯軍和中國王稱得上這塊土地上所有非蘇維埃和布林什維克化人民的再生父母!

由於名義上除了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的三個俄國師和中日聯軍不屬於伏爾加聯邦軍隊體制之外,整編後的8個集團軍和4個騎兵軍近32萬部隊都屬於伏爾加聯邦陸軍,因此這些部隊的所有高階將領都需要重新授銜,然後在各地部隊整編重組成立的儀式上,再由集團軍司令們給各自的部下授銜。

今天下午在薩馬拉聯軍司令部大會議室裡接受聯邦武裝力量總司令王庚授銜的,就是八個集團軍的司令員和參謀長,在聯邦軍隊中沒有軍事委員和政委這樣的職務,連政治部主任都沒有,事實上,王庚一直沒有把手下的部隊打造成黨軍的念頭,他希望透過血與火的錘鍊,軍隊應該只效忠於國家而不是一黨一派或者某個領袖。

雖然他的願望是如此,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整天圍著大樹有從龍之心、整天投機奉迎勸進的主,所以王庚此刻事實上採取的還是軍事獨裁的方式在朝著理想的民主和共和那個方向努力。

但求無愧我心,管別人怎麼想,做事比空談要重要的多,如果軍事獨裁的效率高,那就先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議會政治和扯皮中去,中華民族缺的就是時間,只爭朝夕一日不可懈怠才是!

第五百五十一章 既往不咎!

1918年7月21日14: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