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撤退的方向!
8個炮兵連被他安置在中路緊靠著非軍事緩衝區,其實非軍事緩衝區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不過是當地的聯村聯鎮自治的國民自衛隊用樹樁敲進去的臨時界樁,每隔25o米一根,用白漆刷著,間隔一公里還會出現一個告示牌:警告,此處向東全部屬於非軍事緩衝區,任何武裝人員的擅自進入都被認為是對伏爾加聯邦的挑釁行為,將被繳械和亢,敢於反抗者將被情的消滅!落款卻””是伏爾加河左岸國民自衛隊,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名頭。
這一次,巴甫洛夫不打算用8個炮兵連和白衛軍炮戰,原本北線防線從東到西足足十五公里,這廝膽子大得驚人,一口氣把十五公里的陣地團城了三面加起來15公里長的這麼一個環形防線。
原因很簡單,進攻的敵人不但會來自北面,還會來自西面,來自南面,當然,巴甫洛夫賭的是滯留在非軍事緩衝區中段的那兩個哥薩克騎兵師的部隊,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沿著非軍事緩衝區一口氣衝到北面來兜自己的後路。
巴甫洛夫把集團軍加強給他的8個炮兵連佈置在環形防線的中間核心炮兵陣地上,火炮能覆蓋的攻擊目標則從本方陣地前沿一直延伸到三個方向各7公里外。守衛三面陣地的主力,則是3個重機槍營,其中2個是集團軍加強而來,他的卡梅申步兵第1師雖然只剩下9ooo多人,但得到了火力加強之後,巴甫洛夫的防線擁有72挺馬克沁輪式護盾重機槍,48…””門76mm俄式山野炮。
布瓊尼騎兵第1軍第2師第4旅第7團的2ooo多蘇俄騎兵,則被他隱蔽在本方陣地東側靠近非軍事緩衝區的一大片樹林裡,事實上,巴甫洛夫可沒少東腦筋,這廝把自己陣地後方兩側的非軍事區邊界的刷了白漆的界樁,都叫人拔了出來,向西挪了1公里後再插了下去。
這就使得光從界樁上看,他的陣地後方東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