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3 / 4)

小說:北洋1917 作者:雙曲線

最後王庚從國內駐防山東、直隸、察哈爾、熱河、山西、河南這六個省的參戰軍整編師中用南苑大本營的6個新兵補充旅換調了6個老兵混成旅,加上南苑的3個新兵補充旅,組建了第二批出國作戰的參戰軍第27、第28和第29師,每個整編師依然是3個混成旅、1個師屬重炮團、1個師屬裝甲團、1個工兵輜重團。

第六百四十章 (上)誰是無冕之王?

而南苑大本營中剩下的3個新兵補充旅則繼續整訓,參戰軍在全國範圍內的新兵招募的不步伐依舊沒有停,這創造了一個現代戰爭史上的特例,參與世界大戰的一方也就是中日同盟,都是在沒有執全國行動員令的情況下以常備國防軍履行著自己在協約國內的作戰義務。

當然,由於這一年半一來中國參戰軍已經成為國人的精神支柱和整個社會的頂樑柱,紀律嚴明、待遇優厚、訓練刻苦、作戰勇敢的中國陸軍和航空兵已經一躍而成時代的驕子!《三大紀律九項主意》軍歌嘹亮刻在了每一個軍人的心頭!體現在他們的日常行為規範中,而南苑新兵補充旅義務參加當地的永定河兩岸的疏浚和水利工程也成為一個光榮的傳統。

參戰軍新編組的第27師、第28師和第29師組成了中國第4集團軍,集團軍司令的人選既叫人意外也不意外,蔣方震卸任山西督軍和整編第13師師長,晉升為陸軍上將,擔任中國第4集團軍的司令,而接任山西督軍和整編第13師師長的則是北洋宿將、57歲的王士珍。

本來之前5月底協約國東線聯軍成立之初,王庚就曾想調蔣方震來當自己的聯軍參謀長,當時山西各方面一攤子事一下子忙不過來,這才換了蔣鴻遇,如今參戰軍第二次選拔出國加入聯軍作戰,蔣方震是鐵了心要到前線來一展身手,王庚便作出瞭如此的安排,至於北洋老人王士珍,做夢也沒想到重新又可以執掌一方,新北洋的團結叫南邊的人看來已經和中日同盟一樣堅不可摧。

到了1918年7月底,蔣方震率領出國作戰的新編中國第4集團軍,麾下三個整編師師長分別是第27師師長宋哲元、第28師師長佟麟閣、第29師師長石友三。這些之前的混成旅長們當初在廊坊的第十六混成旅不過是營連長,跟了王庚一年半以來,終於混成了師長,當然,能出國作戰到這伏爾加河和烏克蘭來大展身手,對這些少壯派將領的吸引力,遠大於在國內做個軍務幫辦或者軍分割槽司令啥的。

1918年7月28日下午一點整,王庚走進了會議室,身後是作戰室主任錢田夫和一群參謀,提前十分鐘就已經在作戰會議室候著的是聯軍參謀長蔣鴻遇以下,會議桌的右邊是新到的日本第一軍司令官田中義一陸軍大將為首的日本將領,3個日本中將師團長和各自的參謀長,6個少將旅團長濟濟一堂而會議桌左邊和對面則是中國第4集團軍司令官蔣方震陸軍上將為首的中國將領,同樣是三個中將整編師師長和各自的參謀長,不過少將旅長就有9個之多,看上起聲勢比對面的日本將領要大的多,而且日本的少將旅團長們基本沒有低於45歲的,中國將領這邊連中將師長都沒有超過40歲的。相比之下,雖然日本將領臉上的鬍子刮的乾乾淨淨,寸頭也剃的一絲不苟,可對面的年輕的中國將領們顯然要更加朝氣蓬勃的多。

田中義一陸軍大將為首的日本第一軍的將領們,對會議桌對面的青澀的中國師旅長們完全是一無所知,不過對中國第4集團軍的司令官蔣方震上將卻都聞名已久,原因無他,蔣方震當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可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準被稱為“中國三傑”。

而且這個年僅36歲的中國陸軍上將,之前已經是一省的督軍,當過中國保定陸軍學校和陸軍大學的校長,正經的文武雙全的軍人楷模,雖然日本的師團長年紀都比蔣方震大,在陸士怎麼也得算是蔣方震的前輩學長,但對說著一口流利日語的蔣上將的好感和欣賞還是一覽無餘的。

蔣方震,字百里,乃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畢業後,還曾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在王庚前世,蔣方震於1937年出版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中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是南方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後人對蔣方震的評價是這廝乃一個第一流的軍事學家,卻不是第一流的軍事家,王庚卻不這麼看,在王庚前世,蔣方震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