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六月份,協約國方面以英法為主力對德軍防線上的亞眠和馬恩河這兩個突出部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英軍投入了主力四十二個師五十萬人,法軍投入了主力五十六個師六十七萬人,剩下的英法部隊各約三十個師則守著協約國的防線。
美國遠征軍第一集團軍的八個主力師作為後備隊,其餘的美軍十六個新兵師則守在第三道防線上。
而魯登道夫則藉助5月份和蘇俄最終簽訂了佈列斯特合約的機會,透過整個五月以來的加緊調動,獲得了東線兵力支援的德軍,在西線擺開了一百八十八個師,六千五百門重型野炮和九千八百門輕型野炮。
作為進攻方的協約國,擁有六千八百門重炮和八千三百門輕炮,協約國的空軍力量比德國將近強二倍——在亞眠進攻方向是一千五百架對德國的一千二百架;在馬恩河方向約為一千八百架對一千零七十架。
六月份的這次協約國夏季攻勢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悲劇,進攻一方的協約國在一線兵力總數少於防守一方的德奧軍隊,但在亞眠和馬恩河兩個突出部,協約國集中使用的英法兩個突擊集團的兵力則比對面的德奧軍隊人數要多。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中)短期拿下烏克蘭沒戲
這次協約國發起的亞眠馬恩河夏季攻勢持續了近一個月,協約國的坦克突破了德軍第一、第二線陣地,卻被德軍第二和第三線陣地之間縱橫交錯的反坦克塹壕給困得動彈不得,而伴隨進攻的步兵則乾脆被德軍遮斷的炮火隔離在第二線陣地之前無法前進。
雙方近200萬的主力部隊在亞眠和馬恩河大打出手,德軍的重炮始終佔有區域性的優勢,這優勢抵消了協約國空軍的些須優勢並且還有富裕,魯登道夫手裡的預備隊遠比協約國福熙將軍手裡的要多,而且德國作為防守的一方處於內線作戰,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發達的鐵路網使得德軍在兩個方向的調動迅速而高效。
協約國發起的夏季攻勢時候被認為是在錯誤的時間發起的一場錯誤的攻勢,等到了六月底戰役平息下來的時候,協約國回到了自己先前的出發陣地,英軍損失二十一萬,法軍傷亡達二十七萬,而對面的德奧軍隊傷亡大致在三十二萬人左右,更為要命的是,協約國損失了約一半的重炮和幾乎所有投入戰場的近一千輛坦克。
如果沒有美國遠征軍第一集團軍擋住了魯登道夫的反撲,協約國的戰線幾乎都不能維持,至於空軍,雙方打的勢均力敵,協約國被擊落的飛機數量和德軍差不多,或者說,協約國的空中優勢被數量少於他們的德國空軍所抑制了。
協約國夏季攻勢的慘敗使得西線的氣氛愈加緊張起來,在雙方暫停下來舔著各自傷口的同時,不約而同把視線放回了俄國的東線,而就在西線的協約國英法和德奧各自舔著傷口把視線注視到俄國東線的時候。
誰能想到那個中日聯軍部隊為主組成的協約國東線聯軍居然在1918年7月的烏法大平原上搗騰出這麼大的聲勢和局面?
德國總參謀部和外交部在世界範圍內的情報工作都高效而準確,在魯登道夫和興登堡看來,烏拉爾山脈以東從海參崴到車里雅賓斯克如此浩瀚遼闊的土地,應該足夠填飽中國和日本這對東亞戰略同盟對外擴張的胃口,而且還會消化不良!
可誰能想到,那個中國王帶領著只有3箇中國師和3個日本師團組成的協約國東線聯軍,居然驅使著幾個烏法白衛軍的二線步兵師和志願者們,一口氣從烏法把蘇俄紅軍主力趕過了伏爾加河?而那個中國王親自指揮的烏法戰役,這戰果居然誇張到全殲對方近30萬主力,自身傷亡不過2萬不到的程度?
事實上德國最高統帥部內部當時就有分歧,焦點是放在繼續大力扶持和武裝蘇俄政權,讓蘇俄紅軍拖住甚至打敗那個中國王帶領下的協約國東線聯軍,還是直接放棄蘇俄政權,轉而和中日同盟達成默契,雙方瓜分蘇俄後各守邊界相安無事?
當然,對德奧同盟國來說,這第二個選擇不過是緩兵之計,由於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和亞塞拜然這些事實上由德奧同盟國扶持起來的新獨立的衛星國已經成立,到時候就讓這些名義上中立的僕從國牽扯住中日同盟的手腳都行。
西線才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當然,對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領導的德國而言,如果能以現在的雙方交戰分界線實現光榮的停戰,那無疑同盟國一方將成為勝利者,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的損失,遠沒有獲得了上述新獨立的歐洲僕從國的加入所獲得的利益大。
無論從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