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部分(2 / 4)

小說:北洋1917 作者:雙曲線

完蛋,您說的向東奔非軍事緩衝區顯然毫無可能,80公里不吃不喝都得奔2天不止!這麼大一片地區要加到非軍事緩衝區裡去,莫斯科怎麼肯答應?“”看原來這伏爾加河中段,在辛比爾斯克往下游開始從南北走向變成了西北東南走向,而到了薩馬拉後又折向西邊,這個弧度的深度就寬至50公里以上,而蘇俄紅軍第10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之前的防線以北線從辛比爾斯克向西50公里作為基點,等到了南邊,這距離辛比爾斯克到塞茲蘭的垂直連線是50公里不假,也要到非軍事緩衝區,那就得往東再50公里……

“嗯?還真是這樣,疏忽了……不過沒關係,那就向莫斯科申請,為了儲存步兵第41師餘部6000人的兵力,請求把巴扎爾內瑟茲甘鎮方圓10公里都劃為非軍事緩衝區……我們在非軍事緩衝區內放下武器,主動選擇成為伏爾加聯邦的戰俘,以待日後被遣返回到蘇俄紅軍,繼續為消滅高爾察克白衛軍政權而奮鬥!”

說著師長特卡喬夫轉了幾圈,補充道,“電報的署名:師長特卡喬夫和政委阿加普採夫,1918年7月31日10:45於巴扎爾內瑟茲甘鎮,你看怎樣?德米特里德米洛維奇,我的政委同志,全師指戰員的性命可就在這封電報上了!”師長同志盯著政委的眼神犀利而透著一絲霸氣…穀粒網海閣1918年7月31日11:00莫斯科克林姆林宮“這簡直是豈有此理……伏羅希洛夫一定是發瘋了!伏爾加河方面軍居然提請莫斯科中央和伏爾加聯邦外交部取得聯絡,要求主動把巴扎爾內瑟茲甘鎮周邊方圓十公里劃為非軍事緩衝區!這跟向敵人投降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區別?!軍區兼方面軍政委加米涅夫在哪?為什麼不制止這封電報?”

蘇俄中央委員、《真理報》主編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第一個跳了起來,就在剛才,早上才趕回莫斯科的蘇俄中央委員、全俄契卡主席捷爾任斯基匆匆進來,帶來的是克林姆林宮機要中心剛收到的伏爾加軍區及方面軍司令部從下諾夫哥羅德發來的急電。

下諾夫哥羅德來的電報中的訊息喜憂參半,最後一條則直接讓最年輕的蘇俄中央委員、2個月後才滿30歲的布哈林第一個跳了起來。

蘇俄中央委員捷爾任斯基擔任主席的契卡,是“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1917-1922年縮寫的音譯。ВcepoccnnckarЧpe3вычanharkomnccnrВЧk有時也用來指該組織的工作人員。契卡成立之初是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的國家安全保衛機構。全稱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是該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

根據烏里揚諾夫同志的要求,經過fe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於1917年12月4日透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12月20日,設立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契卡。12月28日,契卡號召各級地方蘇維埃成立肅反委員會。1918年蘇維埃政府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成立專門的肅反機構。

契卡們擁有很大權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經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契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在王庚前世,契卡後來被格別烏和克格勃所取代。

此時契卡總部依然設在最初的地方:彼得格勃勒霍瓦亞大街2號,雖然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但契卡總部要在1920年方才遷到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這也是為什麼作為契卡的最高領導人,捷爾任斯基依然要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兩頭來回奔波的原因。

在沙俄總參謀部煙消雲散,蘇俄紅軍初創的1918年,契卡總部和各地、各支蘇俄紅軍部隊內的契卡組織,承擔了蘇俄紅軍和蘇俄政府的情報工作,這個組織雖然以毫不留情的肅反和懲治怠工消滅隱藏在蘇俄內部的布林什維克敵人而名聲在外,事實上,契卡還是此時蘇俄政權最重要的情報組織。

“加米涅夫既然在電報上署了名,顯然局勢緊急之下,這是伏爾加河方面軍前敵指揮部達成了共識的決定”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一)擺在面前的選擇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是,是否為了保全高爾察克重兵圍困下的步兵第41師,而主動和伏爾加聯邦外交部聯絡,宣佈巴扎爾內瑟茲甘鎮方圓十公里為非軍事緩衝區,並要求伏爾加聯邦確保非軍事緩衝區中我方人員的安全!”

蘇俄中央委員、莫斯科蘇維埃主席季諾維也夫顯然是要替遠在下諾夫哥羅德受罪的老夥計加米涅夫轉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