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2 / 4)

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1 作者:沸點123

來道:“大人,卑職所查的東西都記在這上邊。

我先說說關稅鎮守兼龍山衛所監軍袁雄,袁雄職司專門在重要城鎮、關隘水陸運輸線上設卡徵稅。比如運河線上,他每隔四十里就設稅使攔江截稅,一船揚帆三四百里,至少要叫五六次稅,本地一些規模較小的店鋪不堪重負,綢緞店、布店、雜貨店多有倒閉的。”

楊凌聽地蹩起了眉頭:“賦稅過重,短期看收利頗豐,但是這屬於涸澤而漁,壓制了工商業的發展,從長期來說對國家和百姓大大不利,袁雄每隔四十里就設稅卡,顯然超出了朝廷規定的條件。

不過這些措施必定也得到了司禮監的同意,不能做為制裁他的手段,況且內廠發展之所以這麼迅速,就是因為有這些不法又合法的苛稅,所以內廠的行為才大有市場,要完成自己更遠大的目標,暫時的犧牲是必須的。”

他沉吟良久,暗暗盤算了一陣才道:“嗯,這事本督已記下了,他可有其他不法行為可供彈劾的?”

柳彪微微一笑,似乎早知道這一條不足以治袁雄的罪,他胸有成竹地道:“有,我派人裝扮成賣酒食的小販,同龍山衛所的官兵打過教導,聽他們酒後發牢騷,戶部發的軍餉,只有四成能落到他們手中,期於的都被袁監軍和衛所指揮等官員貪墨了。

而且,衛所官兵本來人人都有自己的土地,這些年來,也早被當地豪強和將校使用強買強賣等手段掠走,以致許多官兵為了家人生活只得逃走當了亡命。

龍山衛所本該有駐軍6500人,目前實有官兵只有2800人,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殘,期於的都被吃了空餉,至於軍械,那更是少得可憐,許多戰船早已不能用,有上官臨檢時就臨時徵漁船充數。倭寇來襲時只能望風而逃,幾千裡的海防線,幾乎形同虛設。”

楊凌聽的怒不可遏,啪的一趴桌子道:“想不到內陸軍務如此廢弛,難怪我在京師時聽說哪怕區區數百人的倭寇上岸,也能如入無人之境,四處襲擾……”

他說到這兒忽的想起一事,奇怪地道:“不過……我在雞鳴縣時,倭寇來襲。徵調的南兵兵員充足,裝備也不錯,似乎……柳彪,你確定打探的訊息無誤嗎?”

柳彪奇怪地道:“卑職查的十分仔細,不會有誤。由於南方沒有韃子那樣的強敵威脅,倭寇上岸劫掠一番也就走了,根本不敢久峙,所以兵備一向廢弛,大人所的北調南軍是何人統率?”

楊凌說道:“呃……我也不知他們屬於誰的軍隊,不過我記的領兵的都司名叫畢春。”

柳彪聽了失聲笑道:“大人,龍山衛所的指揮使正是畢春,其實南兵北調,為防朝廷看出破綻,所徵調的軍隊通常都是從各地衛所中抽調精銳充數,由於此事對江南各地的衛所均有好處。所以各位將領都很支援,大人所見的畢春軍隊必定也是幾支衛所拼湊起來的最強戰力了。”

楊凌聽了發了半天愣,才恨恨地道:“好手段,別的事我尚可隱忍一時,他們自毀長城,這卻忍讓不得了,我就先拿他來開刀,殺雞儆猴,讓沿海的衛所都收斂一下,你繼續蒐集他們的情報,招呼儀不要打草驚蛇。”

柳彪興致勃勃地道:“卑職遵命,這第二位,再說說織造稅監鎮守李大祥,蘇杭絲織業分工極為嚴密,現有幹工、紗工、緞工、織工等專門的工匠,開設織造坊大富商還聘用大批專門負責打線、染色、改機、挑花的女工。

李大祥為人倒是不太囂張,不過蘇杭織造天下聞名,其利甚大。他暗中讓親信冒充商人。利用職權壓價收購,從中牟取暴利,蘇杭一帶的富豪敢怒而不敢言。

比如松江府百姓大多以織布為副業。日成一匹,萬千百姓每日產出的布匹就是日以完計,嘉善地區小民以紡紗餬口。產量更是極大。此地有句話叫‘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這些布匹紗紡全被他壟斷壓價收購,再集中轉賣四方,從中可以獲得暴利,所以他自然不必象袁雄一般搞得天怒人怨。

況且湖州一帶種桑養蠶,山東河南百姓大多種植棉花,蘇杭織造需要從這些地方大量運入原料。由於袁雄掌著關稅,阻礙這些東西地運送,對他發財大是不利,所以他和李大祥矛盾很深。”

楊凌暗暗點了點頭,其實集中採購、運轉、出售自有它的好處,如果李大祥盤剝的不是太厲害,能給百姓留個活路,這件事此時大可不必與他計較。

畢竟自己雖掌著稅監司,卻不能親自坐鎮天下各地,最後還是要依靠這些人來為他辦事,如果朝廷從法制上、制度上不能盡善盡美,換上一批人不見得就比他們廉政。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