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唉,其實臣女師傅的故事,總結起來不過八個字:‘積毀銷骨,眾口鑠金!’”

開了個頭下面就好編了,靜君道:“臣女的師祖一共有三個徒弟,臣女的師傅排行第二,師傅上面有一位男師伯,下面有一位女師叔。臣女師傅之所以隱世不出,和她的師妹有莫大的關係!”

眾人耳朵都豎了起來,靜君接著編道:“論起來這個小師妹還是師傅年輕時親手帶上山的。當初潮州饑荒,師傅和她師兄正好路經潮州,遇到淪為乞丐奄奄一息的女童。師傅起了憐憫之心,贈予她一些銀錢,這女童便哭求師傅收留。師傅心軟答應了,卻不知已經做了今生最令她後悔的事情。”

“哦?想必那小女童恩將仇報了?”先前提問的豔麗嬪妃問。

“的確如此!”靜君面色沉重地點點頭,接著道:“小女童開始時表現地很乖巧,也很上進。師傅與她相處日久,漸漸熟悉了,就開始教她武功與才藝。小女童十分用功,學習地很快。後來師傅帶她回山,師祖看女童有些慧根,身世又可憐,就收留她為小徒弟。這樣師傅與她變成了師姐妹。師傅覺得和這小女童有緣,十分照顧她,無論日常生活還是學習上都鼎力相助,沒過三四年,小女童就搖身一變,成為才學滿腹,婀娜美麗的女子了。”

“這時她開始和師傅有些疏遠。師傅並不知道為什麼,但師傅的心性向來是合則聚不合則散,對方既然疏遠她,師傅也就不向前湊了。於是旁人便覺得師傅與她師妹的感情不好。有一日師傅外出,遠遠看到她師妹和幾位相熟的女子交談。她們並未看見師傅,便當面問那師妹,說師傅是不是嫉妒她的才藝故意疏遠她,師傅遠遠聽了只覺得很好笑,不明白怎麼會出現這個流言,但師傅的師妹卻沉默以對,並沒有為她辯解一句,竟似預設了這件事情。相熟的女子氣憤填膺,遠處的師傅卻是渾身冰涼,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師妹的真面目!”

“忘恩負義,當真是可氣!”皇后性子直爽,最厭惡這種冤屈的事情,氣得胸口起伏。

“這還不是最可惡的事情呢!”靜君接著說:“臣女師傅自那天看清了她師妹的真面目,不屑她的行為,從此和她斷交。可惜師傅是個很高傲的人,又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既不願意做背後議論人的事情,又不屑解釋,因此在外人眼中竟坐實了那師妹的謠言。連師傅的師兄都過來問她。師傅和她師兄本是青梅竹馬,連親事都定了,本以為師兄是最理解她的人,卻不想連他都被外面的謠言所迷惑,師傅氣憤傷心,兩人一個委屈,一個不明真相,竟狠狠爭吵了幾次,傷透了感情。”

“唉,那師妹雖然可惡,你師傅卻也未免太過執拗了……”

“這執拗帶給她終身最為深刻的教訓!”靜君神情有些黯然:“一日,那師妹忽然邀請師傅去她那兒,說要賠罪。師傅便去了。誰知屋中僅有兩人的時候,那師妹忽然折斷自己的手指!師傅驚駭之餘,她倆的師兄卻應師妹之約正好進來!師妹淚眼朦朧哀求師傅饒恕她,好似剛才是師傅害她似的,師傅忽然受此冤屈,氣憤之餘一心想找她理論,師兄卻誤以為她惱羞成怒想要繼續害人,二人大吵一架,幾乎翻臉成仇!接著許多人都進來了,因為以前師妹默許的那些謠言,竟沒有人相信師傅的清白。臣女的師傅心高氣傲,一氣之下便與眾人恩斷義絕,自行下山。她與師兄的婚事自然作廢,而師妹則代替她與師兄喜結連理。師傅這時才明白,她的師妹究竟為什麼陷害她。”

“世間為何會有這樣卑鄙狠毒的女子?難道她害了人就一直逍遙法外麼?!”皇后聽得動容,青梅竹馬因誤會分手的情節很是觸動了她。說起來倒也有些類似,李妃懷孕之後各種矯情,自己雖然冷淡卻並沒有怠慢她,但皇上雖然並不說破,卻總隱約覺得自己要害她似的。夫妻兩個難免就多了不足與外人道的隔閡。靜君師傅慘烈的結局既使她同情,又讓她覺得心驚。

“那害人的也得到了報應。八年以後,她醉酒,誤將這件事說給了丈夫聽。於是丈夫才明白,悔不當初,休棄妻子以後,立即遠赴雲州找臣女師傅賠罪。可這樣又如何呢?師傅的名聲被損,青春被耽擱,最重要的是傷透了心,與師兄的感情再也無法回到當初了。青梅竹馬的兩個人被蓄意破壞,最終只能懊悔終生。”

“師傅念及此處每每傷情,時時告誡臣女一定要有防人之心。第一不要輕信別人,第二不要坐視謠言橫生,第三倘若有了瓜田李下的嫌疑,一定不要輕舉妄動。行事一定要再三謹慎。譬如別人都誤以為你與她不和睦,以為你會害她,那等她受害了別人很可能就把這個罪名安插給你。防範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