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回合。大太太在兩個心腹之間取捨不下,乾脆發了話,讓承宗自己決定,看上誰就是誰。
雨瀾知道這件事後,主動寫了一封信給三少爺,推薦了吳媽媽的侄子,三少爺二話沒說便答應下來。
之後,雨瀾十分巧妙地叫吳媽媽知悉了事情的始末。吳媽媽震驚玉雨瀾心計手腕的同時,也重新審視了她在楊府裡的潛實力,不要說雨瀾在老太太面前越來越有臉面,光是她和三少爺這份深厚的姐弟之情,也夠吳媽媽掂量一番了。
二少爺和三少爺誰是龍誰是蟲別人不知道,吳媽媽卻一清二楚,以三少爺的資質,將來是必成大器的。
吳媽媽也就不再猶豫,接過了雨瀾丟擲的橄欖枝。
雨瀾的目的她很清楚:大房裡的庶女,若是沒有一個可靠的人,時不時在太太面前幫襯著說句好話,那日子可就別想過舒坦了。
她是大太太心腹中的心腹,利益高度一致,讓她背叛大太太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不損害大太太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偶爾幫襯一下雨瀾,賣一個人情給她,吳媽媽是做得到也願意做的。
怡寧居里正雞飛狗跳,一個小丫頭忽然掀了簾子闖了進來,看見這種氣氛,立刻低眉斂眼,小心翼翼地走上幾步,稟道:“回事處傳進話來,說慈寧宮裡來了位公公,想要見見太太。”
大太太“嚯”地站了起來,亢聲問:“在哪裡?”
小丫頭戰戰兢兢地回答:“在外院西花廳。”
大太太再沒空理會王媽媽的事情,帶著吳媽媽就去了外院西花廳。一個身穿八品太監服色三十多歲的中年中人,正坐在花廳裡吃茶。楊家規格高,老太爺身邊就有皇上賞的太監服侍,傳旨的、辦事的,外院裡頭經常有太監進進出出的,平時也就一個普通管事坐陪。
見大太太進了門,管事行了禮避出去,中年太監上來與大太太見禮,卻是大太太認識的,慈寧宮裡的一個小管事——葛文忠,在太后面前還算得臉。
見了禮重新落座,大太太就客客氣氣地問:“葛公公光臨寒舍,不知有何吩咐?”
葛公公常年侍奉太后,自然知道面前這位太太不但夫家顯赫,本身就是皇太后的親侄女,在大太太面前是一點都不敢造次,恭謹地道:“小的這次前來,是奉了太后口諭,請太太明日去一趟慈寧宮,有要事相商。”
大太太不由一陣詫異,太后沒有兒女,向來最疼她這個侄女,她也是三不五時地去慈寧宮問安。現在太后病著,她去得就更勤了,前兒才進宮問過安,這到底是有什麼要事?專程派了太監來傳喚!
大太太細細回想近幾次與太后的見面的情形,一時也沒個頭緒。
葛太監傳了話,還要回宮履旨,大太太挽留幾句,就封了厚厚的紅包,吩咐管事送出府門。回了怡寧居,大太太思量著太后召見的事情,就有些心不在焉。王媽媽的事情也就撂開了手。
作者有話要說:
☆、政治聯姻亂點鴛鴦
第二天,大太太早早起身,吃過早飯,按品大妝,先回明瞭老太太,這才帶了吳媽媽,乘了二人抬的竹轎,繞到西華門,按照規矩遞牌子請見太后。
不一會就有小太監前來引路,由西華門進入紫禁城。紫禁城裡,文官下轎、武將下馬,大太太也坐不得轎子了,便隨著小太監一路踽踽而行,一路上宮宇重重、龍樓鳳閣、天家氣象、氣勢恢宏。
大太太每個月總要進幾次紫禁城,但是每次仍然會被它的渾厚威嚴所震懾,吳媽媽就更不用說了,一路上低眉順眼,連眼皮都不敢抬。
過了太和、保和、中和三大殿,進入乾清門再往裡走就是內廷了。紫禁城裡自是規矩森嚴,大太太雖貴為皇太后的侄女,也是規行矩步,一步不敢踏錯。終於到了慈寧宮,小太監將她引入西暖閣。
正統皇帝的嫡母——慈孝皇太后正半躺在大迎枕上,眼睛微閉,臉上一團青白之色,幾天沒見,皇太后的病似乎又重了幾分。大太太的心就不由得往下一沉,她是真的關心姑母的病情。
慈孝皇太后是長興侯府嫡長女,德高望重,在朝野之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她自幼聰慧敏達,熟讀經史,十四歲嫁給太宗皇帝,在太宗皇帝奪得帝位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稱其為女中豪傑絲毫不為過。只可惜一生未嘗生育一子半女。
七年前太宗皇帝暴死,連遺詔都沒來得及留下一封。朝廷內外一片混亂,太宗的皇長子早殤,養在慈孝皇太后膝下的皇二子又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朝中便有幾位搞政治投機想博出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