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眈,李自成正在與張獻忠合兵,崇禎皇帝心有餘而智力不足,這樣一個危急存亡的關口,那些公子們拿不出任何建設性意見,卻和一個落水狗磨牙較勁沾沾自喜,只能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但李香君堅守著這些。與侯方域分手之後,世界突然變成一隻不停旋轉的萬花筒,李自成開進北京城、崇禎上吊、清軍入關,故國神州,只剩下半壁江山,她仍然不改初衷。在南明弘光朝,淮揚巡撫田仰聽說了她的名頭,花了三百兩銀子求見,李香君竟斷然拒絕。 《桃花扇》裡處理成李香君為侯方域守節,卻不知,這離那場分別已有數年,他倆再也不曾見面,王寶釧寒窯苦守十八年,還有個名分,李香君也哭著喊著去做望夫石,就有點像感情訛詐了。 李香君不買巡撫大人的賬,乃因這田仰是馬士英的親戚,而馬士英,是阮大鋮的好朋友,那麼,“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 她是為了侯方域拒絕田大人,但不是為了情,而是為了義。當年她循循善誘,教導侯公子要拒腐蝕永不沾,不要接受阮大鋮的拉攏,侯公子聽話地這麼做了,現在,她自己倒為了金錢去赴和阮大鋮屬於一類人物的田仰的約,不是出賣了侯公子嗎? 不管那些道義本身是多麼虛無,一個女人能夠這樣堅貞守護,都讓我肅然起敬。

誰在描畫一把桃花扇

又過了幾年,年號變成順治,朝廷上坐著異族的皇帝,百廢待興,要將天下英才攬入囊中。河南商丘通向開封府的官道上,施施然走來一位趕考計程車子,他眼神沉著,步履穩健,中年氣象已壓到眉間鬢角,不似那些意氣風發的少年。 三十三歲的侯方域終於沒能忍住。不錯,眼看著天崩地裂、山河破碎,痛感是有的,也許還動過采薇首陽的念頭。久之,見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雞棲於塒,羊牛下來,老百姓的日子如流水,重重地顛簸了一下之後,依舊晃晃悠悠地朝前淌去了,似乎,不用那麼涇渭分明;經國濟世的抱負,重振家業的念想,擰成一種衝動,細細地,卻是堅定地敲打著他:要麼,就出去試一把? 陳寅恪先生說起此事,替他開脫:“建州入關,未中鄉試,年方少壯之士子,苟不應科舉,又不逃於方外,則為抗拒新政權之表示,必難免於罪戾也。”但侯方域應鄉試的大作,收入他的文集中,共五篇煌煌大文,替清廷出謀劃策,十足下了一番功夫,高陽先生評價,“既非一味頌聖,虛與委蛇,更未故違功令,意在被擯。如說並無用世之志,或者對滿清仍持反感,實在用不著這樣大賣氣力”。 儘管這樣,他還是僅中副車。就像一個清高的女人,咬咬牙狠狠心把自己給賣了,卻只賣了個白菜價,再回頭也來不及了,價碼一經定下,就要攜帶終身的,哭天搶地捶胸頓足也沒用。 他很後悔,非常非常後悔,第二年出了一本文集,叫《壯悔堂文集》,沒過兩年,他去世了,高陽先生認為,他是抑鬱而終。到底是不是,我並不關心,我關心的只是,假如他皇榜高中,一帆風順,他還會這麼後悔嗎? 看來,後悔不後悔,由失敗與否決定,和失節與否無關,更與李香君無關,他不會像她那樣,把辜負對方看成天大的事情。 李香君下落不明,有人說她做了尼姑,有人說傍玉京道人卞玉京為生,總之語焉不詳,無論哪種結果,想來都不過是活著罷了。在為生計苦苦掙扎的日子裡,在某個早早醒來的清晨,她會不會記起秦淮河畔的舊時光,那個清堅決絕不肯苟且的自己,如果能記起,她應該微笑,因那姿態已足夠優美,至於堅守的是什麼,已不是那麼重要。

智慧美女陳圓圓

如今,我已無從考證,陳圓圓什麼時候開始了長齋茹素的生涯。 我只知道,那時節,她花明雪豔,技壓群芳,掙得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的繁榮局面。換一個沉不住氣的女子,不知道輕狂成什麼樣,她卻能於夜闌更深之際,從那喧譁與騷動中斂退,回到自己幽僻的住所,對著香菸嫋嫋的神龕,緩緩地行禮如儀。 一個人的虔誠,往往因為有恐懼,由此判斷,陳圓圓是個有智慧的人,她早早地從眾人的目光中讀出了自己的美,亦早早地明白,就自己的身份與處境而言,做美女,是一件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事。機遇的得與失,最多影響幸福指數,風險的有與無,卻性命攸關,所以陳圓圓在規避風險上花的工夫,大大多於爭取機會。 崇禎十五年,聖上對才貌雙全的田貴妃恩眷正濃,田父宏遇卻目光長遠,知道要想佔領不敗之地,須得不斷推陳出新,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還不夠,他又借去普陀進香的機會徵集佳麗,好呈給崇禎,再加一層保險。 這訊息如秋風掠過江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