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意四國領袖到慕尼黑召開會議,一直幻想避免戰爭地張伯倫喜出望外,於次日趕到慕尼黑,丘吉爾認識到張伯倫有可能做出讓步,因此想提議由反對黨人和保守黨中持反對意見的人士發表一個聯合宣告,敦促張伯倫堅持立場,但是無人附議,結果就丘吉爾一個大聲疾呼。
慕尼黑會議結束,英法兩國接受了希特勒地要求,迫使捷克從蘇臺德撤軍,否則戰爭一旦爆發英法將不會支援捷克。張伯倫帶著希特勒一份保證不會有進一步領土要求的宣告回到倫敦,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歡呼,“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唐寧街。”
丘吉爾卻立刻在一片廢墟中發表了公開演講,聲稱“英國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從來沒有過的失敗。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世界上除了短暫的、不穩定的間歇之外,從來沒有過和平……這種姑息政策究竟是平息了還是姑息了更加貪婪的念頭,到明年今日便可見分曉……”
“這不是明顯唱對臺戲了嗎?丘吉爾的發言立刻引起張伯倫的抗議之聲,但丘吉爾還是在噓聲中結束了他的演講。由於其反對綏靖政策的立場,最讓張伯倫生氣的是,丘吉爾竟然肆無忌憚的抨擊張伯倫為“我愛柏林”先生,於是張伯倫立刻號召保守黨黨內部彈劾丘吉爾,奇怪的是丘吉爾最終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議席。”此時蒙巴頓的表情用語言卻很描述出來,苦澀中參雜著一絲笑意,笑意中卻滿是苦澀,讓自己高興的是丘吉爾與自己站在了同一個立場,極力的反對綏靖政策,讓自己悲傷的是丘吉爾這個人很另類,在蒙巴頓的眼裡,這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蒙巴頓現在絕非料到就這位被自己認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成為英國最偉大的一位首相,並且成就了自己。“丘吉爾從個人能力上,還有與英國政府的關係上,都是一個值得審思的人物,要說別人能說服張伯倫我還相信,要說丘吉爾……”
蒙巴頓默默,無奈的苦笑,輕輕的搖了搖腦袋,又把到了嗓子眼的半個截話嚥了下去。
“呵呵……蒙巴頓將軍,您先不要過早的否定,丘吉爾雖然看起來一事無成,但是您知道他為什麼能在這麼多年裡一直擔任要職,並沒有被排擠出英國的政壇嗎?”任軍默默一笑,“您不覺得丘吉爾在某些方面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每個人都認為,如果他能給鱷魚以足夠的食物,鱷魚就會到最後才來吃他。”
“這……”蒙巴頓立刻被任軍反問的滿嘴無言以對,嘴巴張的老大,卻說不出一句話來,為什麼丘吉爾能活躍於政壇?蒙巴頓就像當頭忽然捱了一棍子。
“這就說丘吉爾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任軍嘴角上挑,微微一笑說,“他的優點並沒有被其他人發現而已,既然丘吉爾曾經擔任過海軍大臣,那麼他對英國海軍的各國方面,必然瞭如指掌;他又是張伯倫綏靖政策的反對者,已經預料到了當前的危機局勢,那麼他必然也知道擴軍的重要性,有了這兩點足以構成了丘吉爾說服張伯倫的理由。”
第四卷 第三百一十一章 跳出武器生產武器
“麥克先生您說的沒錯,可是張伯倫會採用政敵丘吉爾的建議嗎?要是換作另一個人來跟張伯倫陳述當前嚴峻形勢,或許還有可能性。”蒙巴頓心有餘悸的暗想,雖然丘吉爾這個人特別富有勇氣和想象力,處世也足夠的圓滑無比,對事情常有獨創的見解,但是他卻又是個自我主義者,頑固偏執,丘吉爾他曾一再督促張伯倫面對現實,不要讓被和平的海市蜃樓矇住了眼睛,可張伯倫卻聽不進去,堅決的不採納。丘吉爾這個人也表現的不卑不亢,議會在全體投票透過張伯倫所提及的某個議案時,丘吉爾當場就憤憤的離開議會現場拒絕表態,這一度讓張伯倫處於尷尬的局面,張伯倫與丘吉爾簡直就是水火不容的兩個人物,讓他們兩個人的意見達成一致,談何容易?蒙巴頓咬咬牙,嘆息道,“唉……難啊……”
“蒙巴頓將軍您的憂慮是沒錯的,即便是張伯倫與丘吉爾兩人之間的火藥味很濃,但是沒有一個人說了算的政府,他倆只不過是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罷了。”任軍似乎看穿了蒙巴頓那顆憂慮心臟,非常直接毫無掩蓋的說,“您認為丘吉爾在英國政府的影響力不夠嗎?您是一個軍人當然要比我更清楚,人在什麼時候才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那就是面對共同敵人的時候。”
“呵呵……這倒是。”蒙巴頓手捏下巴思慕,麥克先生說的有道理。即便是丘吉爾在政府中混地很差,可他畢竟是議員,要比自己一個小小海軍上將大的多了,就算是自己回到英國,還得首先透過海軍司令,然後由海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