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有共同語言的。
沈淮目前對宋鴻軍的信任,還沒有深到讓他直接參加梅鋼核心業務的程度,但楊海鵬的鵬海貿易以及周家的鵬悅集團,跟宋鴻軍進行廢鋼以及鋼材貿易上的合作,沈淮還是樂意促成的。
宋鴻軍回到南方老巢之後,過了兩天,就直接取消之前在廣城建廠的計劃,將整個團隊都打發到東華來籌備建廠。
有現成的建廠方案,有完整的籌備管理團隊,原料材及產品的進出也能依賴年後將建成的梅鋼碼頭,故而鴻基燈飾有限公司的勘測選址、廠區設計及水電工業配套規劃等籌辦進行非常迅速。
梅溪鎮、鶴塘兩鎮合併方案,很快就提到市常委會議討論。
無論是大的趨勢,還是中央對地方政府層層下發的要求,機構精簡是一直都在反覆強調的話題。
精簡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落實下去的時候,機構精簡意味著位子的減少,意味著更多等著上位的人非但上不去,還必須要把一部分人死命的精簡下來,這對整個只有膨脹動力的官僚體系來說,是一個很難自發推動的治癒過程——機構精簡的阻力主要根源於此。
唐閘區既然能消化兩鎮合併可能會產生的人事問題,市委是沒有道理阻力的;相反的,兩鎮合併還能幫助市裡完成今年的部分機構精簡目標。
市常委會議討論透過後,最終還是要提交省政府批准,這個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走完的程式——最先進入實際運作的,就是在八月下旬就正式掛牌的梅溪港工業園。
九二年之後全國漸掀起興辦工業園及開發區的熱潮,雖然很多人對此表示有過度徵地及土地資源浪費的擔憂,但到九四年秋季,中央暫時還沒有對此進行降溫、清理的意思。
鄉鎮行政區域的調整跟劃並,需要上報省級政府批准,然而各地批准興辦各種工業園及開發區則要隨意混亂得多。梅溪港工業園區的成立,自然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在此之前,渚溪路橋工程也正式得到審批透過,八月中旬大橋選址完成拆遷工作,分包建設單位淮建集團為渚溪大橋打下第一根橋樁。
由於幾乎是選擇了梅溪河下游最寬的水面建橋,建橋成本暴漲不說,僅橋樁基礎工程最快也需要三四個月才能完工;整個渚溪路橋工程完成通車,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入秋。
海豐實業與長青集團計劃合作投資的機電企業,到八月中旬才未見有實質性的動作,不過這個也不能怨謝海誠、孫啟義拖延。宋鴻軍那邊有現成的方案跟團隊,只是挪一個地方執行而已,動作自然迅速。
海豐實業與長青集團合作投資要建的機電企業,要完成市場調研、財務分析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還要就廠址、電水排水、排汙等工業配套及稅費優惠跟東華進行接觸後再進行規劃設計,這些工作做一遍也不是一兩個月就能順利做完了。
沈淮也知道謝海誠、孫啟義不會叫話柄落在他手裡,對機電企業的投資不是特別的擔心;即使機電企業的投資落空,對梅溪鎮的影響也不會特別的大。
整個夏季,沈淮集中精力所主要推動的,還是對梅鋼及梅溪港工業園未來發展都至關重要的梅溪電廠專案。
在宋文慧的推動下,東南電力建設集團很快就派出副總工程師為首的隊伍到東華進行專案選址考察,洽談具體的合作事宜;宋文慧同時也透過老關係,幫沈淮督促省電力設計院也是加班加點的修改電廠方案設計,重新進行廠址的勘測。
除了跟東南電力建設集團洽談外,又由於是裝機容易達十萬千瓦規模的火電專案,同時還需要得到省計委及電力局的批文。
在一個來月的時間裡,沈淮就在省城、江寧與東華三地之間,就在梅溪港工業園區正式掛牌的那天,沈淮才正式拿著省計委與電力局的專案批文。
沈淮是恨不得早一個小時半個小時拿到批文,推動工程正式啟動,他提前一天趕到省城住下來,第二天等著省電力局上班,拿到批文就往回趕,參加工業園區的掛牌儀式。
第二百四十一章 掛牌
中午從省城出發,連中午飯都沒來得及吃,沈淮跟邵徵就買了麵包跟礦泉水在車上對付著過去。省城到東華之間的高速公路專案才啟動,不知道猴年驢月才能建成,沈淮緊趕慢趕,兩百公里的車程,回到梅溪鎮,已經是下午四點鐘。
沈淮在電話裡跟何清社聯絡過,譚啟平等區市領導,趕過來參加工業園區的掛牌儀式,在碼頭已經等了他有半個小時了。
在成績真正做出來之前就大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