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嘗試過,但有一次實驗的時候,因為島上住的人家開了收音機,飛著火箭就不受控制的墜毀了。”錢昌祚說道這不自覺的摸了一把汗,那次真是太險了。
“雷達呢?”楊銳又問另外一個導航辦法。
“大人……”實驗室副負責人王承黻說道,“專案書要求要廉價,如果使用雷達,那麼火箭的成本就超過預計了。再說雷達只能跟蹤現有目標,無法使火箭朝目的地飛行啊。”
“這倒也是。”楊銳不得不點頭,感覺導彈還真是難導。他點菸之後又看向王季同:“看來光學實驗室、還有計算機實驗室那邊還得加把勁啊!”(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 送上去
沒有更精確的陀螺儀,沒有更小型化的電腦、沒有衛星……,這一切都沒有的話,火箭只是一個夢罷了。不過,各個實驗室都在齊頭並進,光學實驗室那邊說已經找到了思路,正在想法實驗是否可行;電晶體實驗室在無數次失敗後,已經用1918年的切克勞斯基法解決了晶棒生長問題,不過又在半導體摻雜技術上遇到了難題,但與之前不同的是,看到了希望的研究員充滿信心,他們樂觀的估計五年前即可實現電晶體小規模量產。
到這一步,楊銳已完全明白科技樹的核心就是電晶體,只要解決了電晶體問題,使其在軍事上小規模運用,就能使東亞聯盟立於不敗之地。之後的中國商品,就不僅僅是質量成本上的優勢了,而是技術效能上的完全碾壓,關鍵是守好這最後十年。
在錢昌祚等人準備材料介紹直飛火箭時,楊銳腦子裡想就是這個問題。中國即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獲得先發優勢的她必將統御亞洲,傲視全球。不過熊剛剛出生,世界局勢動彈叵測,很可能還沒等她長大便面臨滅頂之災,下半年的倫敦海軍談判便是一次真正的考驗。
對這次會議,有人建議應該放棄日本,甚至王季同在某一次閒聊中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中國缺的就是十年,而海軍裁軍條約恰恰就是十年。放棄日本從而獲得寶貴的十年時間並無不妥,只要撐過了這十年,那中華今後再無憂慮。王季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熟知國內外情況之人的想法。比如徹底成為基督教在華牧師領袖的虞自勳,比如稽疑院那些不想打戰只想發財的代表老爺……
這些人的看法卻有些真知灼見。但在楊銳看來,放棄日本就是放棄第一島鏈。菲律賓雖然在美國手上,但礙於條約,珍珠港以西都不是美利堅海權範圍,這也是美國海軍亞洲艦隊只有兩艘過時巡洋艦和一堆驅逐艦潛艇的原因——他們並無信心在開戰後守住珍珠港以西的任何地方,而菲律賓又在兩年前透過了獨立法案,十年後獨立,屆時,美國在西太平洋就只有關島可做支撐,但即便是關島。也離亞洲大陸太遠。
在此情況下,日本就極為重要了。曾為大中華政府顧問的英國政治地理學家麥金德除了那句經典的‘誰統治了東歐,誰就能統治大陸腹地;誰統治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能統治世界’論斷外,還有過這麼一句預言:‘誰統治了東北亞,誰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誰掌握了西太平洋,誰就掌握了亞洲的命運。’
排除英國人攪屎棍的天性,這個論斷確實抓住了亞洲的實質。中國、日本、俄國都糾纏在東北亞朝鮮半島上。對中國而言,朝鮮半島是京畿之臂膀、東北之屏障;對日本而言,朝鮮半島是‘頂在腹部的刺刀’——十四年前中日初談結盟時,日本人居然有使朝鮮南部另成一國的提議;而對俄國。朝鮮半島則是其太平洋出海口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犄角,只有一個親俄的朝鮮才能使這個距彼得堡莫斯科萬里之遙戰略性出海口的安全得以穩固。可惜的是,十八年前的彼得堡合約使俄國失去了符拉迪沃斯託克。
放棄日本。即便日本人不偷襲珍珠港,中日也會在朝鮮問題上發生越來越嚴重的矛盾。內鬥的結果必定是日本放棄中亞,逐漸轉變成亞洲的英吉利、美利堅的牧羊犬。這種地緣上的損失絕不科技上的收穫所能彌補的。即便科技再先進,也必須有一個穩定安全的基本盤才能使其茁壯成長……
“竟成……”見楊銳凝神不語,王季同知道他走神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得不叫了他兩句。
“哦……”楊銳驚醒過來,他看著身邊的錢昌祚等人,笑道:“準備好了是吧?”
“是,大人!”錢昌祚這邊早就準備好了,放映機早就搬來了,窗戶也拉上了窗簾,但為了等楊銳,燈還是開著的。此時見楊銳回過神來,他便安排工作人員開始播放影片——楊銳來的太過突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