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戈林擰著眉毛時。麗貝卡靠向了他,“我覺得叔父說的未必沒有道理。一旦歐洲發生戰爭。美國人就會跨洋而來,他們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挽救國內經濟。”
“可他們又能獲得什麼?”戈林知道美國的形式也不好。政府靠赤字財政養活了一大批人,但他難以相信美國人會在如此糟糕的形勢下派兵前往歐洲。
“不,他們並不要獲得什麼,他們只要用轟炸機把整個歐洲毀滅。”麗貝卡說後又補充道,“這是無名的觀點,他說這是叔父說的,經濟利益比領土利益更重要。我想,也許我們應該再等一段時間,這並需要太久,只要中美之間開戰就行。”
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再想到倫敦海軍談判失敗後國際局勢的變動,戈林不相信的道:“他為什麼寧願與美國開戰也不願和我們一起進攻俄國,難道真的是為了德意志?”
“這點我找不到答案。”麗貝卡道,“但顯然,如果我們挑起戰爭,結果將是所有國家像上次那樣對我們宣戰,包括美國在內。中國和日本肯定也會出兵,就像這次針對義大利一樣。”
戈林本來還有些鬥志,但一說到義大利,他目光裡卻全是無奈——就在剛剛,他收到了墨索里尼死亡的訊息。墨索里尼是他還有國社黨學習的榜樣,雖然他驕傲得不屑與德國合作,但戈林還是希望他能看在清英法的真面目和義大利本身的虛弱後,最終與德國密切合作,可沒想到這麼一個‘革命導師’,就這麼死了。
戈林收到墨索里尼死亡的訊息,比他晚半天,從瑞士來的楊度也帶來這個訊息。
“真是自殺?”楊銳聽完這個訊息笑了笑,他很明白,墨索里尼是他和楊度弄死的。
“說是自殺,可誰知道呢?”楊度道,“現在義大利一片混亂,據說利比亞總督伊塔諾·巴爾博將接替他的位置。”
“這不可能!”楊銳把膝上的報紙扔到了一邊,“他出事時巴爾博不在羅馬,那就說明自殺的事情他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不是他在操縱這次自殺,他回去就是死。”
“真的?”楊度問的有些狐疑,但又有些相信。楊銳對國際局勢的判斷,向來精準。
“如果是戈林自殺,我會相信那是真自殺,但義大利,我不相信。如果戈林自殺然後他的接班人前往柏林接任,我相信他會成為德國的下一個統治者,但義大利,我不相信。”楊銳道,他看著楊度不解的目光,再道:“義大利的政治環境比德國差的多,甚至連法國都不如。好了,不說義大利了,他註定要亂上一段時間,這就夠了,還是說說別的吧。”
義大利只是插曲,雖然他本質上是歐洲爆發戰爭的導火索——英法的綏靖政策最開始的物件是義大利而不是德國,正是有義大利這個榜樣在,希特勒才亦步亦趨的步墨索里尼的後塵。
“情況和我們之前推斷的不一樣。”楊度一開口就是壞訊息。“義大利兵敗東非最高興的其實是法國,最擔心的是英國。現在有訊息說英國正和德國接觸,兩國很快會簽訂軍事條約,這就等於是給德國解脫了凡爾賽施加的束縛。”
“有這個後果理所應當。”楊銳思考著,“但由英國出面解脫而不是德國自己解脫,這已經是一個好結果了。最怕的就是戈林對英法無所畏懼,任性妄為,那才是災難。”
“另外英國正催促我們儘快退兵。”楊度再道。“他們斷定受此打擊,義大利很快就會從非洲在撤軍,國際聯盟十萬部隊聚集於東非已無必要。”
“他們這是害怕我們會常駐吧。”楊銳笑道。索馬利亞雖然沒有什麼資源,可一旦中日獲得那裡,對英國來說,整個印度洋就變的很不安全,印度也存在失去的可能,難怪英國要著急。“那我們的條件他們答應嗎?”
“基本上同意。只是美國人會信嗎?他們對國聯從一開始就是反對的。”楊度道。“上個月在倫敦,他們極力並譴責我們在縱容日本,並認定東亞將會是一個戰爭策略地。”
“他們信不信沒關係,但旁觀者如果相信,最少我們能在戰時賣出不少債券。”楊銳道。進入地中海以後,他忽然覺得歐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要想在太平洋戰爭中獲勝,中國應該借用這裡的資源,發售戰爭債券是其中之一。
“哎!就像牆忽然塌了一樣,此時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就住在懸崖邊上。”楊度想著從倫敦談判失敗到現在的這段日子發生的事,由衷的感慨一句。他雖然有所準備,卻沒有想到戰爭離中國如此之近。“可嘆國內諸公,還在渾渾噩噩、看不清國際大勢啊。”
“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