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行了個拜見禮,不卑不亢,靜靜的望著耶律欽差:“在下本是個山中獵戶,又被官府誤認為紅花盜下入大牢,也是蒼天無眼,本就是個死局,等著年後砍頭法場的結局;可是天降大災,某大郎兒身在其中,見到災民可憐,才帶著眾人自救,不期被王樸大人和蕭家看重,趕到南京道為災民盡了些許的心意;大郎兒做事無愧於心,所作所為沒有一絲自私自利的地方,南京道上下有目共睹!再說,某大郎兒孤寡一人,又有何能力鼓動方圓幾百裡的災民向通州雲集?做此事的另有其人,大人如果是新皇的欽差,就應該為大遼的興衰盡力,救南京道幾百萬災民於水火,毀滅耶律魯趁亂造反的野心!如果大人是耶律魯的欽差,大郎兒無話可說,只有含冤而去!”
欽差氣極,臉色大變,手指大郎兒大叫:“巧言詭辯,十足可恨,亂箭射死!”
大郎兒含淚對著紅花盜說道:“你們身手好,還有逃走的可能,就不要管我這個累贅了。嗨!事情還沒有做完,就來了,真快啊!可憐的蓮花!可憐的虞姬!”
大郎兒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幾百支鵰翎箭他躲不了。
第六十二章:刺蝟變身
大郎兒在道別,和他這一世簡短的經歷道別,茫然一場醉酒來到這個年代,才開始自己的路就斷了自己的路,但是他沒有後悔;和他的蓮花。虞姬道別,才要接受的感情卻無奈的失去了,他只有對她們的未來抱歉;和曾經的親朋好友道別,大牛。二牛。紅花盜。恩師。大嫂一家等等,雖然很短的經歷卻也是最親切的經歷;他道別,為了他還不曾去過宋國,見識甚至親身體驗一下蘇東坡的豪放,王安石的執拗,司馬光的混沌,不曾領略大宋的文采風流。
大郎兒不知道,此時此刻,他還有什麼求生的可能,除非奇蹟發生。
也許,上天把他弄來,自然會有這奇蹟伴隨著他;就聽先後兩聲大喊:“刀下留人!”
大郎兒驚喜奇蹟的出現,呆呆的掙來了雙眼,又看到了他以為再也看不到的世界。
喊刀下留人的是劉秀才和帶著手下三千騎兵趕來的蕭顯。
欽差大人也是受驚不小,能夠這般打攪他做事的人真的不多了!“哪一個?報上名來?不知道本欽差,大遼丞相正在辦理公務,正在擊殺亂臣賊子?沒有王法了嗎?”
(大遼國,為了能夠順利統治,根據契丹八部。奚人五族。和依附的回紇。渤海人。漢人等各自特點,把朝政分為南北兩院,北院為尊,治理國內的各族;各有南北大王,金庸的天龍八部中的南院大王蕭峰就是如此而來,可是金庸也錯了,自仁宗當政,把南北院大王改為南北樞密使,北院為尊,其樞密使就是當朝首輔,蕭峰那時候,只有南院樞密使!這時的耶律欽差就是這個職位,可為位高權厚!
李秀才離得近,率先說話了:“在下南京道通州秀才李亞先見過欽差大人,請問?誰是亂臣賊子?”
這不是明知故問嗎?老丞相氣勢極盛,不答反問:“你既然是大遼國的秀才,不去苦讀聖賢書以求報效國家,反倒和亂民混在一起,良心何在,對得起所學的聖賢五經嗎?這番兒又為亂臣賊子說話,難道本相不敢殺你?”
劉秀才書生意氣,毫無懼色:“生死有命,公道自在人心!這位劉大人,自打大災到來,拋卻自己的受冤之苦,為了解救災民,竟然率先帶著獄卒甚至犯人擔當了平州災後的救援大任,平州能夠幾乎免於大災,有大半兒就是這位您口中的亂臣賊子的功勞,到了南京道,他所作所為有目共睹,南京道上下誰不知道這位劉大人是災民的救命人,是他們的希望?他傳授的自救手段如今已經在南京道各地大為推廣,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他的緣故而免於死亡!在下想問一句,這樣的官員只會是大遼的表率和功臣!如何又成了亂臣賊子?難道大人是反賊耶律魯的丞相。欽差?!”
“放肆!”耶律欽差氣壞了,除了上面的皇帝敢在他面前說三道四,其他的見到他那個不是孫子,如今一個小小的秀才就敢指著鼻子質問自家,真是反了!“縱然他做了些好事,但也是解救了一些兒下等小民罷了,些許功勞如何能夠叫他免於皇家法度!不說本就是個紅花盜嫌疑人犯,竟然擅自違抗皇法,插手軍政大事,胡作非為,竟然還挑動亂民包圍官倉,試圖搶劫皇家物資,這些兒那個不是十惡不赦的死罪?本想按照皇法辦事,有那個敢說不是!”
劉秀才冷笑連連:“嘿嘿!真的公正啊!放著真正的反賊耶律魯不去管,反倒對真心為朝廷為黎民百姓做事的劉大人窮追猛打,真的叫人不解啊?某等是下等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