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趙佶的斷袖之歡。
趙佶一生愛畫如命,追求一切美麗的,就是朝臣也喜歡俊秀之人,長得不漂亮的人很難得到重用,就像蔣光頭愛光頭一樣,他身邊的大將都是沒有一根毛。蔡京年輕時也是朝堂的一俊男,而他的畫、詩詞都在宋朝文壇有一定的地位,為了迎合皇,他常常將的作品想方設法送去,他的畫詩詞都很合趙佶的口味,被趙佶看中那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另一個長處蔡京就是善於理財,終趙佶一朝,他擴宮城,築萬歲山、建凌霄宮、修明堂、正西夏、花天酒地,大賞四方從未為錢發過愁,不能不說蔡京的頭號功臣。他不僅善於從各省封疆大吏、富商大賈那裡聚斂錢財獻給皇,還能從百姓兜裡掏出他最後一文錢,來滿足趙佶驕奢yin逸和好事鋪張的生活需要,這點最得聖心。
如果大家以為高俅僅僅是因踢得一腳好球而得到皇帝寵愛以至平步青雲,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為官弄權還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數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對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討好,迎合皇志大才疏,好名貪功的心理。
高俅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玩了不少花架子,前兩日的金明池校閱讓他對宋朝這隻主力禁軍還存在的一絲僥倖也隨著池水東流了。高俅主持的軍隊爭標競賽開始是‘橫列四彩舟,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後面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生生把一場嚴肅的軍事演習搞成了軍事表演秀,弄頗為熱鬧,但是就為了讓皇看了滿意。
這些人圍繞在皇周圍,甚至與他朝夕相處,而這些人又擅長拍馬屁,處處變著法子哄著趙佶高興,可謂心腹密臣,在個人感情取得了皇的絕對信任。在朝堂能揣摩意,能夠時刻替皇帝赴湯蹈火,把皇的事情當成的事情辦,皇煩心,他們來辦,久而久之,趙佶就把這些奸佞當成了的一部分,當然就會重用,按照他們的意見去行事,走進了快樂的深淵
偌大的宋朝現在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皇還只是看到眼皮底下的歌舞昇平,百姓富足,那些不和諧的聲音,有辱體面的都被屏棄在畫卷之外。政府軍隊都被這些奸佞把持,地方到中央全都爛透了,君子隱居山林,不問世事,小人橫行,為禍國家
“二爺,我們可以把這些人都殺掉,不就可以還一個清平世界了嗎?”不跳字。趙信聽著王爺激憤的‘演說’,狠狠地說道。
“哼,殺了蔡京,還來個李京,按下葫蘆浮起瓢”趙檉好在還沒昏了頭,剩下的半截話生生的嚥到了肚子裡――皇不換,殺了誰都白搭,兩億人口中挑出個把的奸臣太容易了,六賊等奸佞之臣雖然為非作歹,但勢力並沒有盤根節到足以威脅君權。不時有正直的臺諫官彈劾他們,趙佶也還沒有完全喪失重新整理政局的權威,他多次將蔡京罷相就是明證,可他享受著這種變態的權欲,不願意去做。
改變這一切,就必須要有一場從到下的,一次傷筋動骨的更替,也許是場流血的戰爭,可這些都是趙檉現在的力量難以做到的,他的力量與雖然腐朽但依然龐大的政權相比就想是大樹邊的一棵剛發芽的小草。
“二爺,那應該辦?”趙信殷切的望著王爺道,好像他就是一位無所不能的神。
“我不,我真的不辦”趙檉喃喃道,他為的無能為力而難受,殺一人而全天下人,可這個世界的人不會允許一個弒君殺父的人登寶座,一次朝堂的動盪,就會毀掉這個虛弱的軀體,同時被碾為齏粉,讓國家陷入動亂,沒等敵國入侵便四分五裂了。
“也許那場即將到來的滅國之戰才能讓世人團結起來,滅種的危機才能使他們覺醒,趙檉現在無比渴望那場戰爭的到來,可又怕它哪一天突然降臨,因為還沒有準備好…”趙檉再次陷入了沉思,思考著的戰場選在哪裡,在這偌大的地盤真的沒有的舞臺,的滿腔熱血只能消磨在聲色犬馬之中?
“男兒西北有神州”我要去西北,那裡有戰爭,只要戰爭才能體現出一個軍人的價值,才能鍛造出一支不敗的鐵軍,才能在這個世界掙得一席之地,世界才能因為的到來而改變
第三十九章 搗亂
第三十九章搗亂
四月初八,趙佶登基大典如期舉行,被道錄院授予教主道君皇帝,一統道教,成為萬道之主。為了慶祝這個大日子,趙佶以皇帝之尊,召集天下道士開了一次講經大會。
那一天是真正的萬人大會,因為皇帝下令,有職位的道士都要去,他們都有鉅額的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