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見從天掉下個官哥哥,怎不順梯子往爬?“哥哥”馬提拔他做個有油水的官職,蘇家的生活很艱難,他的兒子蘇過在京城時,梁師成對宮廷內庫的官員說,蘇學士支錢在一萬貫以下任其意,不必報。親兄弟之間也做不到這點。
他一方面厚待蘇家後人,一邊四處奔走為‘父’平反,那時天下毀禁蘇軾文章著作風頭最勁時,沒人敢說句公道話。梁師成站了出來,公然跪在趙佶面前喊冤——“先臣何罪?”先臣,是兒子對父親的尊稱,他以兒子的身份在公開場合這樣講。由於他的努力,蘇軾的禁條鬆動了些,開始露面了。
有了顯赫的祖宗,梁師成乘機一步步構建起了自己在宮中的威望。他先是科考及第,考取進士,是以儒雅的宦官文人身份躋身政壇的,展現出了非凡的技藝,漸漸的梁師成能挨著皇的邊了,平時皇批閱奏章,寫字繪畫,他能常侍左右,機智靈敏,他模仿皇帝的法足以亂真。皇見他“忠實可靠”,有時讓他代擬御筆號令批答。皇稱讚他所擬的批答稱旨,文辭雅麗合於典則,也就放手讓他多擬了。
皇帝的詔由梁師成寫,以後皇每晉升一名高階幹部,他必稱自己推薦之功,他對皇帝任命的官員說,多虧了我在皇帝那裡美言,你才被提拔。誰也不可能找皇帝落實一下:我被提拔是因為梁公公推薦的原因嗎?官員們當然要感激萬分,進用者也就屬於他的門下了。梁師成還四處宣稱以翰墨為己任,在府宅的放置各種字畫、卷軸,邀請賓客觀賞、評論,題識。常常對門下的四方俊秀名士指點批評,如果題識令他滿意的他便加以薦引,憑著‘第二組織部長’的身份又網路了大批才俊。
梁師成能想方設法窮十數年之功爬了高位,腦子當然不笨,心眼也不會少,自然會變著法子討好皇,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由於他‘精通畫’慢慢成了皇的知音,僅這一點就佔盡優勢。
道君喜歡新人,討厭舊人,這樣服侍皇的活兒也就非他莫屬了,逐漸成了皇身邊最紅的人。曾經顯赫一時的楊戩不得不退居二線。紅的發紫的翰林學士王黼稱他為恩府先生,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孝敬他。就連權傾天下的蔡京父子,也不得不向他獻媚;朝廷內外稱他為“隱相”,與“公相”蔡京、“媼相”童貫鼎足而立。
......
四月已是暮春初夏,天氣漸漸的熱了,大慶殿中更熱鬧,今天是金榜傳臚的日子。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卷的成績,由閱卷大臣打分,獲得前十名的考卷,皇帝還要親自過目,考中的被賜予進士。幾天後,皇帝召見新考中的進士,考取的進士身著公服,頭戴梁冠,恭立正德門前聽候傳呼,然後與王公百官一起進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
趙檉眼觀鼻,鼻觀心,抱著笏板站在南班頭,後邊是宗室中有封號的親王、國公,沒辦法他大哥當太子了,現在站在蔡京後邊,成老2了太宗定的家法,太子得屈居宰相之後,不能為百官之首,他成了班頭啦三班立定,樂聲大起,皇先賜了高句麗四個捨生進士出身,接著就是傳臚大典。
“張三覲見,殿試榜首”唱禮官高聲喊道,守在門口的小黃門立刻接茬向外傳,很快到了宮門外,候班的舉子立刻殿謝恩,皇勉勵幾句,賜下官職,這鐵飯碗就算端了。
趙檉冷眼相看,這狀元郎四十來歲的年紀,是激動的語無倫次,渾身顫抖,看樣子也考過幾榜了,今天中了當然高興。自宋代起,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簡直是一步登天,從此脫貧致富,不再為吃喝煩憂了。接著是李四、王五、馬六...中了榜眼、探花,趙檉眼皮都懶得抬了,聽他們囉嗦半天,連他們長相也沒記住。
“進士第十名梁寶、十一名孫款、十二名錢孫、十三名胡扁...,進殿謝恩”到了後邊就成了批發啦,一群人跟著引領的小黃門進來謝恩,然後由禮部尚宣詔賜官,這時的趙檉像是喝下了二兩老白乾興奮起來,眼珠子亂轉,下打量。
“孃的,看來情報不假,這梁寶幾個人和那梁姥姥確實有瓜葛”瞅瞅那些授了官的舉子們前行禮,都會微不可查的向拱下手才會退下,站在皇身邊的梁師成點點頭,看著底下的舉子們一幅胸有成竹的樣子,彷彿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理所應當的受了。
樂聲落,大典禮成,趙佶正準備再補充幾句的時候,突然趙檉出班高聲道:“啟稟皇,臣有本奏”他話音一落,朝的百官都是一哆嗦,燕親王今天又衝誰來了,他現在每次朝每空過手,太討厭了,次次帶著本奏,已經有多人被他參倒了,雖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