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作者:開了

行的時間長

“二爺,這炮裝藥三斤,發射十五斤實心彈丸四十五度仰角能打到四百步外,開花彈...”趙孝說著說著有點含糊了

“開花彈怎麼啦?”趙檉問道

“由於信管不好掌握,有時落地後等待一段時間才會爆炸,有的在半空中就會爆炸,沒譜”趙孝苦著臉說道,他的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呵呵,這就得經過不斷的試驗才能找到規律,信管的長短要根據射程而定”趙檉笑過說道,這種‘二次點火’的開花彈,就是在鑄鐵彈體上開個小孔,用木質‘信管’塞住,在信管內裝上緩燃火藥來引爆彈體內的炸藥,所以這個不容易找出規律

最後一眾人乘車來到莊子十多里外的靶場看了次炮隊的射擊彙報表演,從火炮進入陣地到火炮展開,裝彈,點火射擊,收炮,撤離陣地...趙檉看的很仔細,經過半年的訓練他們的動作規範,隨著口令有條不紊的操作火炮,炮隊已經初具雛形,和他的隊伍一樣缺少的是實戰

可就是這麼一場演練,還是讓許多人感到震撼,濃重的硝煙,巨大的爆炸聲,化作齏粉的大石,轟然倒塌的土牆,被彈片剃成光頭的大樹,深可及尺的彈坑都讓他們目瞪口呆,尤其是頭一次看到火器威力的何去非這種大威力的火器足以改變戰場的局面,改變他對戰爭模式長久的認識而趙檉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要自己的老師明白火器的威力,讓他的思想發生改變,使他從過去冷兵器戰爭時代一步邁入火器時代

“王爺,看來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您的腳步,可笑我還在教導您,真是愧為人師”回府的路上,久久未語的何去非忽然苦笑道

“老師,武器再好也要靠人,依靠這些利器也許我們能贏得一場戰鬥,但一場戰爭的勝利不是光靠幾門火炮就能做到的,其中的奧妙您比我懂得多,看得準,我此時需要您的幫助”趙檉真誠地說道

“何翊善,王爺說的對,這些年我是看著王爺長大的,雖然他做事有時不合常理,甚至不擇手段,可我知道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們大宋,為了來日奮起一擊,拯救我們大宋於水火”黃經臣也說道,可何去非卻沒有搭訕,陷入了沉思

“嗯,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我何去非也勉強算一讀過聖賢之人,蒙王爺不棄拜為師傅,有生之年必追隨王爺左右,效犬馬之勞”馬車回到了莊子,快要駛進王府時,何去非對趙檉施了一禮說道

“謝恩師”趙檉握住何去非的手道,心中也鬆了口氣,這老頭終於心甘情願的上了自己的賊船

第四十九章 日日不得閒

第二天,趙檉依然在工坊中呆了一天,這裡邊有一個負責‘開發’產品的小組,集中了工坊中的能工巧匠,他們根據王爺的指示,開發出了能發射高威力子彈的長槍管狙擊槍,需要王爺的驗收,另外一種利器的製造遇到了瓶頸,也需要王爺的親自指點

趙檉圍著屋子中間的大傢伙轉了幾圈,揮手吩咐幾個工匠將它分解成一個個零件,看著工匠們費力的樣子,他嘴裡發苦,都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真是一點不假,這說是機槍,大小和重量都趕上後世的山炮了

趙檉也知道開發機槍的困難,但是在冷兵器的戰場上動輒幾萬人的混戰,火槍的威力雖大,但是射擊密度終究有限,而且他的射程與現在強力弓弩相比並不佔多少優勢如果是騎兵衝鋒,幾百米的距離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如果對方不懼傷亡,衝到跟前肉搏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騎兵這東西在二戰中還在使用,只是後來裝甲武器的大規範使用後,它才退出現役的

以騎兵衝刺的度,他的火炮頂多打出兩輪齊射,敵人就到跟前了,所以炮兵在火炮使用的初期反而是諸兵種傷亡率最高的兵種這就需要一種火力密度大,威力大能壓住騎兵大規模衝鋒的武器,而機槍就是首選可現在是什麼世道,就算他能造出‘馬克沁’也造不出相匹配的子彈,他只能現實點,選中了手搖機關槍,這玩意雖說個頭大點,樣式老點,射擊時用的人多點,可努把力還是有可能成功的

‘加特林’手搖機關槍是美國人加特林發明的,射手透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藥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藥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後的彈膛退出機槍彈膛可以重複使用,槍管旋轉一週可完成六發彈藥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鐘達到了二百至四百發的射,與左輪手槍的發射原理相似

因為趙檉造的子彈是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藥,他選用了加特林改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