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辭職,給皇帝當替罪羊。
現在首戰告捷,殲敵甚眾,正好給他們二人解了圍。至於那些傷亡,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比之過去動輒數萬的傷亡簡直微不足道,宗澤立刻向朝中報捷,請求嘉獎有功,速派官員入燕接收失地!
………
‘閃擊戰’聞名於二戰初期,德軍使用這一戰法,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席捲了大半個歐洲。在英美研究者的觀念中,閃擊戰是以裝甲部隊作為決定力量,在突破敵人戰線後,不顧側翼暴露的危險,向敵人深遠後方作大膽快速突進的戰術。這種快速突進將對地方陣營造成強大的心理震懾,從而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
而趙檉卻更認同德軍自己對閃擊戰的解讀,他們認為閃擊戰是以傳統的‘機動戰’為藍本,運用縱深包圍的手段達成殲滅戰目的的戰術。其手段則為裝甲部隊應果敢行動,以錐形突破向敵人深遠後方突進,殲滅部署在這一地區的敵軍主力,阻止其有作戰能力的部隊撤至縱深地區。
德國制定的裝甲部隊條令提出了作戰標準形式:明確地形成重點,儘可能在敵人預想不到的地方實施突破,和空軍作緊密結合。攻擊,不要擔心暴露側翼,迂迴並且包圍敵人。運用到戰術上就是裝甲部隊在敵人戰線上突破,接著迅速向敵人戰線後方作深遠突破,切斷敵人的交通線,造成合圍態勢;然後由步兵掃蕩陷入包圍圈中的敵人。
這些點明實行如此大規模包圍行動的先決條件是具備快速移動的雙翼,也就是說最後使用兩個兵團來實施縱深突擊任務,因為僅有單一軸線的突擊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贏得相當的空間,排出敵人的抵抗,但是卻無法造成全殲的效果…
趙檉當初制定作戰計劃時明確此戰目的就是‘奪佔燕京,殲敵有生’,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出其不意的切斷金軍內外聯絡,將其合圍殲滅。這讓他想到了當年席捲歐亞大陸的德軍實施的‘閃擊戰’,而燕京的地形也恰恰符合閃擊戰的先決條件。
幽燕地區地形複雜,便於形成自我防禦圈,可是西邊和南邊盡為大宋環圍,一旦封堵榆關,居庸關兩處關口,便切斷了它與金國腹地的聯絡,可形成甕中捉鱉之勢。但幽燕地區金國經營多年,駐有重兵,想將他們分割包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一旦開戰,遼東地區的金軍也不會坐視不理,所以只有速戰速決,迅速佔領並控制幽燕地區成為首選,閃擊戰也成為最有效的戰術。
因此趙檉根據這個時代的條件制定了作戰計劃,但他不敢自詡開天闢地的創造了閃擊戰術,否則還不被‘後人’笑掉了大牙。利用水軍登陸營州達到出其不意,然後利用輕騎兵機動能力完成了攻佔平州、灤州,現在正向燕京快速突進,雖然殲敵很少,但是完成了切割敵軍防線,形成戰役包圍右翼的最為關鍵的一步。
現在河北軍團突破了防線,首戰岐溝關,再戰涿州逼近燕京,再次將幽燕地區分割成兩半,成為戰役左翼,按照計劃兩軍將在攻佔以燕京後,以其為圓點向西展開,完成對處於居庸關的兀朮部的合圍,集中兵力將其殲滅。
但是大同軍團卻出了狀況,他們前期封堵了居庸關,牽制金軍主力,這都沒有錯。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趙恥護主心切,為了減輕皇帝在敵後方的壓力,未能按照設想繼續幹下去,而是自作主張放兀朮出關進入奉聖州,企圖以一己之力殲滅兀朮所部,這就讓趙檉殲滅幽燕敵軍的設想有落空的危險…
第一百九十一章 爭執不下
完顏宗輔領著敗軍風餐露宿,一夜三驚,狼狽不堪的逃回燕京城,他羞於見人,閉門不出。完顏希尹收攏了殘軍,叫了半天門才得以接見。
宗輔聽完完顏希尹的報告不由放聲大哭,此戰出援的九個萬人隊近十萬人,涿州一戰就損失了近五萬人,還丟了兩個萬夫長,底下的大小軍官數百人,加上逃散的,回到燕京的只有三萬人,可以說燕京主力整個被打殘了。
“副帥,不要難過了,眼下軍情緊急,還是要以國事為重!”完顏希尹也是滿臉戚色,嘆了口氣勸道。
“宋軍來勢兇猛,現在我們是兩邊受敵,又遭大敗這燕京如何守得住,我有愧於皇帝的重託啊!”好一會兒,完顏宗輔收住悲聲說道。
“副帥,現在我們還有燕京城,城高壕深,宋軍豈能輕易攻下,再說大帥手中還有雄兵十萬,離我們不過二百里,瞬息可至,而朝中知曉也必會出兵增援!”完顏希尹見宗輔悲觀,急忙開導他。
“哼,大帥…”不提兀朮還罷,現在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我們早在平州失守之時便讓他回兵先平幽燕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