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作者:開了

而宋朝開國後,為了防範契丹騎兵南下,在河北沿邊利用澱泊並挖河渠,曲曲折折形成一條長約千里,各地寬窄不一的水田交錯地帶,達到“利在蓄水,以限戎馬”,因而農業生產效果不大。

王安石變法時又設定“淤田司”,專門從事引濁放淤,涉及河流有黃河、汴河、汾河、滹沱河等,地區廣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對肥田和改良鹽鹼地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沒有全面規劃,單純追求統治階級的利益,任意決河放水,有時反而造成水害。現在收復燕雲,防禦態勢大為改觀,也到了重新整治的時候。

甚至趙檉想想後世為了解決京津冀地區缺水的情況,不得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搞南水北調,若是自己將黃河治理好,讓黃河紮根河北,豈不也造福於後世了,這比起征戰天下可有意義的多了,因此力主將治黃也提上了日程。隨後,趙檉又要求工部主持修築開封至河北、燕京、直到大定府的大路,因為他深知將來大宋必以金國還有決戰,一條暢通的大路對於傳遞訊息,調兵遣將,運輸物資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陛下,原和議副使秦檜被緝拿回京已經數月,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御史中丞陳過廷又請示道,這秦檜叛國一案是皇帝欽定的,他們不敢擅自處置,一直拖到了現在。

“其所涉及叛國之事御史臺是否已經查清?”趙檉皺了下眉問道,似乎十分厭惡,連名字也不願提到。

“稟陛下,臣會合刑部和大理寺三堂會審,查明秦檜是受金國國相宗翰之命歸宋,意阻止陛下北伐,以三鎮贖回遼王,並向金提供我大宋情報。其對在河北與金和議中和金使多次接觸,向他們洩露了涉及和談機密的所為供認不諱!”陳過廷稟告道。

“即已認定,何需再議!”趙檉面帶慍色地說道,似乎十分不耐煩。

“陛下,秦檜乃是前朝御史中丞,位居宰執,若明正典刑,恐有違祖制,臣等不敢擅斷!”陳過廷也算官家身邊的老人了,知道皇帝內心惱火,雖不明原因,但還是說了實話。

“那諸位有何高見?”趙檉掃了眼殿中的眾人問道。

“陛下,臣以為秦檜曾在女真犯境之時曾仗義執言力主抗金,可見其德,至於被虜後喪節,也許是迫於形勢,所以臣以其雖罪該處死,但情有可諒,將其罷官驅逐出京以示懲處,亦顯陛下寬大為懷!”胡安國先說道。

“臣以為胡大人所言極是,秦檜雖失節,可其在朝野甚有影響,而大宋隨遼王北行官員未歸者甚重,如施之刀斧,恐北行者知曉驚懼不敢南歸!”楊時也附議道。

“是啊,秦檜在庭審時也知自己罪惡,臣觀其良知未泯,尚有悔過之心,而其在獄中也多次上書悔罪,臣以為可留其性命!”刑部上書張孝純道。

“臣以為應嚴懲秦檜,其行涉及叛國,乃是十惡不赦之罪,如不明正典刑,豈不讓天下忠義之士寒心!”侍御史陳東站出來說道。

“若不是陛下識破秦檜面目,其所為必會禍及北伐,不殺不足以贖其罪!”兵部尚書張叔夜說道,他是靖康之難親歷者,朝中不乏有背主變節之徒陷國家於危難之中,殺了正好免除後患。

“李相,你如何看?”殿中諸人圍繞著殺與不殺爭論不休,各有各的道理,趙檉看李綱一直沉默不語,便問道。

“臣以為事關重大,還請陛下定奪!”李綱因為當年力主處死張邦昌曾遭到群臣圍攻,指責其開了斬殺朝臣的惡例,所以他學乖了,將皮球踢給了皇帝。

“背君叛國,罪不容赦!”趙檉見李綱不肯表態也不再追問冷冷地言道,其實秦檜在他心裡早就是個死人了,他深知像其這種小人生存能力極強,只要不死就會想方設法的復出,若是哪天一不留神讓他翻了天必遺禍無窮,不如殺了永絕後患!

雖有人覺得秦檜還算是個人才,留下還有用,但是皇帝金口玉言,一錘定音,眾人也不再議,只能暗歎秦檜命運不濟,碰上了眼裡不揉沙子的皇帝,也怪他愚笨看不清形勢,現在金國連番戰敗,必會再次求和,北行之人南歸有望,再堅持一下就能等到風光歸國,何苦當賊…

第二百一十七章 資源危機

議定了處置秦檜的事情,戶部尚書陳遘彙報了去年的財政收入支出的情況,開海通商給大宋帶來的好處已經顯現,以此相關的稅收便有四百萬兩白銀入賬,合計五千萬貫的收入,與兩稅和鹽、酒、鐵等專賣的稅收相當,再加上雜七雜八的收入朝廷財政收入已與本朝最好的年景相差不大,國庫已有剩餘,今年形勢更好有望繼續增長,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好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