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福,趙二卻是名利雙收輕易的解套!
如果按照南朝的要求首先送回趙桓以表明金國真心和談的態度,從而使談判順利進行呢?兀朮心裡又沒了底兒,擔心趙二索要趙桓是出自本意,自己將其輕易送還,反而白白失去一個可以利用的重要籌碼。
他這麼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趙桓只剩下一頂前皇帝的帽子,他自己無能又任用奸邪,不僅未能重振大宋,反而搞得民不聊生。執政又逢金軍南下,卻毫無作為,使得國破家亡,父子反目,兄弟失和,百姓流離失所,自己也成了俘虜。即便現在回去,他當政時期提拔的大臣親信死的死、忘的亡,剩下的也被趙二奪權架空,想要翻身重新上位幾無可能。
再反觀現在趙二已經當了十年的皇帝,根基日漸穩固,朝中和地方經過數輪清洗,都已換上了自己人,而且得到了以太上皇和太后為首的皇室宗親的鼎力支援。再者他實施了一系列的新政,使百姓生活得到了不少實惠,吃得飽穿得暖誰會去造他的反,更重要的是軍隊一直牢牢的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想要推翻他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先帝在異國‘做客’,總歸是件讓人感到羞恥的事情,也成了大宋上下的一塊難以觸碰的痛處。現在趙二將趙桓弄回去,帝位不但不會受到威脅,反而可以使他的聲望再上一層樓,這種名利雙收的好事他何樂而不為呢?
兀朮翻過來掉過去又琢磨了半天,越想越覺得其中有詐,可結果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妥,把弄得自己頭暈腦脹卻依然難以定奪,下不了決心。可現在大宋的態度堅決,不見趙桓就不肯啟動下一步談判,那自己的和平大計就變成了水中月鏡中花了……
“現在遼陽戰事如何了?”思考了一夜沒有結果,兀朮頂著兩個黑眼圈到宮中坐班辦公,將一應雜事安排停當問手下的書吏道。
“稟太師,這是左元帥送回的最新戰報!”書吏忙從文卷堆中抽出戰報送上。
“宋軍停止撤軍,開始加固城防似要堅守遼陽?!”兀朮看罷驚異地說道,趙二在談判的事情上出了個謎題讓自己猜了半天還沒有結果,在遼陽戰事上又給自出了道題,他到底是想做什麼呢?
其實兀朮得知遼陽府被宋軍攻下,他並不十分緊張,因為遼陽城深入金國腹地,而宋軍出動的不過是援高軍一部,在沒有國內增援的情況下,還需派兵留守高麗,其能動用的部隊不會太多。這就決定他們能夠攻下遼陽城,卻無法長期佔領遼陽城,他判斷此戰宋軍的目的就是震懾和騷擾、破壞,不會久留不去,折騰一陣子就會撤軍。
所以兀朮派完顏彀英前去收復遼陽城前專門遣人叮囑他不要與宋軍列陣對決,那是佔不著便宜的,而是要採用側翼襲擾打擊其出城的小股部隊,迂迴包抄斷其歸路的戰術,使宋軍不勝其擾早點撤軍。如其回軍便利用熟知地理的優勢,組織兵力追殺其後軍,伏擊其前軍,搶回被擄掠的人口、財物。
完顏彀英嚴格的遵守了太師的命令,按照他的指點與宋軍周旋,果然宋軍不堪其擾收縮兵力不再輕易出城。接下來的戰局發展印證了兀朮的判斷,宋軍利用冰雪消融前的時間開始撤退,但是就在幾日前撤軍突然停止,而是開始加固城防,看似在做堅守的準備。
完顏彀英判斷是宋軍擔心撤軍時被己方追殺,要憑藉城池吸引敵軍注意力掩護大隊平安撤回。他以為應該趁遼陽城中的宋軍兵力較少的機會攻城,殲滅守軍收復城池後再全力追擊撤退的宋軍。此時的宋軍裹挾著大批人口,而且要保護搶掠的財物,行軍緩慢,有足夠的時間趕上他們,爭取殲敵一部奪回人口、財物。
“唉,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兀朮看完後長嘆一聲道,完顏彀英的作戰計劃看似不錯,可那得先看針對誰,若是對付高麗軍還行,但是用在宋軍身上,那吃虧的就不一定是誰了。
“孤軍守城,趙二打得是什麼主意呢?難道他就不怕被我們圍了,陷在那裡回不去!”兀朮看著戰報皺著眉頭喃喃地說道,又陷入了沉思。
“太師,宋軍留一支軍兵在遼陽,是不是與和議之事有關呢?”書吏看著兀朮一會兒起來,一會兒坐下,茶水喝了十多杯還不帶上廁所的,他忍不住說道。
“什麼?!你是說與和議有關!”兀朮聽了一愣問道。
“是……小人是渾說的,請太師責罰!”書吏被兀朮的神色嚇得不輕,結結巴巴地說道。
“哈哈……”
“罰你作甚,我還要重賞你,升你的官!”兀朮大笑幾聲,看看被自己嚇得雙股顫抖的書吏說道。
“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