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作者:開了

用。

弓的改良主要是強度的大幅度增加,這也導致了問題的發生,弓的強度增加,導致一般人不能拉開,那就不能普及到每個騎兵,自然騎射兵的規模就受限制了;再者即使能拉開,但是不能很好的控制,精準度又成了問題;還有就是硬弓通常都會影響到發射的速率。

速率在射擊中是個最為致命的問題,如果速率慢在邊衝刺邊射的過程中就容易有停頓,無法保持連貫性,必會遭到敵人的反擊。而騎兵又不可能像步兵那樣排成陣列輪射,因為在衝刺時並不能保證穩定的佇列,後排的人將前排的人都射倒了都可能未給敵人以重大的傷害,導致誤傷的大幅度上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成吉思汗從訓練的體系,模式到後來的戰法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創新。為了讓自己部落的戰士能夠使用他發明的這種蒙古強弓,他從部落的男性很小時候就進行各種刺激性和獎勵性的訓練和比賽。勝者有獎勵,負者減少該家庭的財富和食物分配。

同樣道理,對訓練騎射水平,命中率等也進行類似的獎勵和懲罰,以此去刺激和促進整個部落男性對成吉思汗改良的這種硬弓和騎射技術的掌握,使部落中的男性在十四歲的時候基本都能拉開硬弓。因此與其說成吉思汗部落的男孩是馬背上長大, 倒不如說他們是在弓和馬的結合上長大…

一番審視後,趙檉發現韃靼人使用的還是小弓,想來歷史上的那位大帝不知道還不知道在哪個時空漫遊呢,他爺爺也許就在這支被伏擊的隊伍中。眼看敵軍緩緩靠近自己預設的埋伏陣地,趙檉一揮手,衝鋒號聲立時響起,隱蔽待機的豹將獵騎兵旅立刻從山後衝出,一營迎上韃靼人,二營、三營從兩翼包抄上去。

獵騎兵旅是趙檉在攻取天德軍等韃靼聚集地後基於新的作戰形式和經驗組建的一支新部隊,當時的情況和現在類似,他們遭遇好韃靼騎兵無休止的追擊和騷擾,當遇到西京軍正面抵抗時就利用自己良好的機動性迅速撤離,當鬆懈時又突然出現進行攻擊,西京各軍的損失比大規模對戰中比例還要高,在他們追擊和騷擾下不僅蒙受了人員的損失,更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於是趙檉有針對性的組建了一支騎兵隊伍,這支騎兵全部騎乘回紇戰馬,使用遊牧騎兵的方式作戰,以偷襲和分散衝鋒為主,這支”特種”軍團的組建受到趙檉的高度重視,他們的訓練極為精良。他要使獵騎兵團變成了比當地騎兵更好的輕騎兵,訓練他們經常利用各種複雜的地形隱蔽自己的行蹤,突然獵殺當地的輕騎兵游擊隊,尋找偷襲敵對一方的營地。

新組建的獵騎兵旅成員大部來自當地土著,從忠於西京政府的部落中徵召,這些人精於騎射,而且馬上格鬥技巧嫻熟,熟悉冷兵器作戰。如果把此時的西京軍稱為正規騎兵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稱之為非正規騎兵,他們不接受中興軍必練的集團騎兵作戰訓練,而是仍然保留著他們特有的作戰方式,以同樣的輕騎分散的靈活方式作戰。

非正規騎兵主要要求的個人技巧,而個人的騎術和武藝正是這些馬背民族固有的天賦,他們除還可以選擇自己擅長使用的武器外,還必須接受嚴格的火器訓練,因為他們經常處理的是遭遇戰和小衝突。在這種小規模的戰鬥中,騎兵大縱深集團衝鋒的威力無從體現,但火槍在戰鬥中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個人的槍法就如同他們個人騎術和武藝一樣顯得非常重要,所以獵騎兵不僅以善使長矛和馬刀出名,亦以精準的槍法著稱。

如果遇到遊牧騎兵的遊走騎射,獵騎兵們就用火槍還擊,而在近戰中,他們又總是顯得更為驍勇。但獵騎兵們很多時候不再使用長矛,而傾向於使用馬刀。而中興軍裝備的馬刀是根據趙檉的前世記憶設計製造的,但現代的馬刀中都可以找到當年阿拉伯彎刀的痕跡,只不過改良後更加適於馬上格鬥,因為他們和敵人都是非正規騎兵,所以他們要經常在完全沒有陣型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的馬背混戰,這時馬刀要比長矛靈活的多,在近戰中他們同樣不落下風。

趙檉看著在廣袤的草原上廝殺的兩軍,馬蹄攪起的雪霧如同一場暴雪驟然來臨,他靜觀著激烈的戰鬥,此刻勝利的天平正向他這一方傾斜…

第八十六章 其人之道

面對圍上來的西京獵騎兵,韃靼人的頭領立刻就意識到自己中了埋伏,他們馬上就用上了慣用的伎倆,分散突圍,想利用西京軍未完成合圍的機會殺出去。但是他們這次遇到的不是顯得笨拙的西京正規軍,而是同他們一樣擅長非正規作戰的獵騎兵。

眼見韃靼人分散成十數股人數不一的小股部隊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