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從陣前馳過,巡視著他的大軍,洪亮的聲音迴盪在天空之中。他不愧是一個善於宣傳的政治家,他慷慨激昂的話,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點燃了將士們的愛國熱情。大家情緒激動,紛紛表示,要挺身而出, 捍衛祖國, 要在敵人尚未踏上地面之前就把他們趕走。戰鼓擂起如奔騰的激流,西遼的戰士們發出震撼天地的喊殺聲!
當然,打仗不是憑一腔熱血就可以了,耶律大石除了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還做了很多準備。戰鬥爆發前他仔細觀察對手的佈陣情況,發現桑賈爾的軍隊有十萬之眾,將自己的部隊分為左右中三路,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其衛隊及後勤輜重壓後,西吉斯坦國王指揮左翼,右翼是桑賈爾的宰相指揮。而自己的部隊中不僅有契丹人,也有突厥人和漢人、回紇人,及由葛邏祿人組成的協從軍。全部由契丹人組成的精銳只有兩萬人。
面對強敵耶律大石很鎮定,根據偵察他發現戰場處於一個依山的草原。西遼軍隊的背後是山脈,其中有一道長長的峽谷。他決定利用了這道峽谷殲敵。於是同樣分兵三路,將自己的中軍佈置在峽谷的前方。兩翼各有二千五百名西遼精兵,葛邏祿人佈置在峽谷的底部和兩側的山崖上。
戰鬥開始後,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雙方的中軍出現僵持。桑賈爾的左翼西吉斯坦國王指揮的部隊插入西遼軍隊中軍與側翼之間,耶律大石的中軍和自己的左翼被迫向左移動,這樣西遼軍隊的陣營就出現了一個缺口。桑賈爾的部隊立刻對準缺口猛攻,很快突破了西遼人的陣營。
但是這個勝利是短暫的,因為被分割開的西遼軍隊右翼二千五百名精騎已經迂迴到桑賈爾空虛的左翼,左翼的騎兵則迂迴到桑賈爾的後方正在攻擊其後衛。而耶律大石帶領的西遼主力被擠壓向左迴旋時。恰好攻擊了桑賈爾陣營的右翼。這樣戰場就出現了西遼正面洞開,而桑賈爾三面受敵的格局。
桑賈爾的部隊在戰鬥中受到壓迫,只能向前繼續挺進。前方正是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條峽谷。西遼兩翼部隊佔據了峽谷兩側高地,事先埋伏與山崖和谷底的西遼協從軍利用勁弩射殺進入峽谷中的塞爾柱聯軍。 最後桑賈爾所領的軍隊三萬餘人,其中有萬餘人在這條小峽谷內被殺,西吉斯坦國王、桑賈爾的宰相、連及他的妻子全部被俘。
桑賈爾與馬合木僅以身免帶殘兵僥倖倉皇逃回呼羅珊,耶律大石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撒馬兒罕城,這標誌著塞爾柱帝國的東征以完敗收場,遭受了慘重失敗的桑賈爾已無力抗拒耶律大石稱雄中亞地區。從此以後其勢力將退出了河中地區……
…………
蘇丹桑賈爾兵敗卡萬特草原的訊息像風一樣傳回了帝都,這引起的震動比之東方人前來問罪的事情還大。宰相和蘇丹的老婆都被抓走了,而取得戰鬥勝利的黑汗國還在步步緊逼,蘇丹肯定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了。而他們卻一直把解圍的希望寄託在其身上,城中毫無應對戰爭的準備。
慌亂之中,大家經過商議覺得這事情還得找哈里發。其雖然早已失去了政治上的權力,但畢竟是先知的繼承人。所有穆斯林的精神領袖,哈里發的權力是比統治時期或長或短的這些君主們更長久的半神的權力。它是永恆的,或者說,他們相信是永恆的。在這群龍無首的時候,只好將他請出來主持大局。
以往的歷代哈里發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當時的君主被證明是很強大的,他們就會妥協,答應與蘇丹們共同統治國家,成為他的共同統治者,並把自己的作用暫時限制在宗教方面。他們等待著這些短命的君主們的消失。當時機來到,哈里發又會站出來,調停君主之間的爭端,並給予他們致命的打擊,恢復自己的統治。
此代的哈里發法塔赫並不是什麼有大智慧的主,可以說比較平庸,他幻想著以計謀對付遠來的侵略者。於是他派出使者前往大宋遠征軍的營地傳達了自己的口諭,表明自己的態度。
經過通譯和西羅德的詳加解釋,馬威終於弄明白了法塔赫要表達的意思。他稱‘凡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是我的軍隊。要是我把他們徵召起來,便有能征善戰的百萬士兵 ,一旦激發起仇恨, 他們能翻山倒海。 迄今為止,企圖侵犯世界之城巴格達的一切君主的結局都是非常不幸的。只不過我是愛好和平的人士,不願意看到世界處於騷亂當中,現在你想透過威脅手段迫使我屈服,就像白日做夢一樣。’
最後,法塔赫還來了一段軟硬兼施的話,他說:踏上友誼之途,回到你的國度去吧。如果你打定主意要打仗 不要遲延、不要逃跑 也不要駐紮在原地 如果你決定廝殺 ,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