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契丹成員們在這一瞬間將所有心中的怒火全部指向滅亡他們的金國。處於抵禦宋軍前沿的遼東契丹人首先起事,這是自遼國自滅亡以後契丹部族的首次大規模起兵。而他們的起兵就如同點燃了草原上的野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是一群昔日勇猛無比的契丹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各地的契丹部落紛紛響應。
整個遼東登時烽煙四起,契丹人攻州掠府,屠殺女真人,嚴重威脅到其在遼東地區的統治。而在如今的形勢下,金國已經無力分兵鎮壓反叛,兀朮只能再次收縮防線,放棄那些小的州縣,向大城集中憑城固守,等待驅逐宋軍後再做打算。可對於能否戰勝宋軍誰心中也沒有底兒,一時間朝野上下悲觀情緒蔓延,人心浮動,開始為自己的後路做打算。因為左相蕭仲恭出使南朝發回幾封信件後便無音訊,想是被南朝扣押,便以右相完顏宗本升為尚書左相,張浩為右相,暫時協助太師兀朮管理朝政。
內憂外患之下,金國應對南朝大規模的北伐乏力,除了被動防守已經沒有什麼好的主意。在宋朝持續不斷的打壓和收買下,昔日的盟友西夏和高麗都成了宋的屬國,可以作為牽制力量的北方韃靼人,幾個大的部族或被滅族或被驅逐遠避,而效忠金國的塔塔兒人又被自己玩兒死了,導致危難之時連個幫手都沒有。
人心惶惶之下,向大宋求和的聲音再起,此次挑頭的是太宗吳乞買尚健在的五個兒子宗本、宗美、宗懿、宗哲和宗雅。他們稱大金左、右兩帥府兵敗,兵力折損甚重,而契丹人又藉機起事,朝廷已經無力應對,早日乞和尚能儲存國脈,不若答應南朝提出的條件,割讓遼陽府以南、鴨子河以西及遼東半島的土地,向其稱臣,繳納歲幣等條件。待其退兵後勵精圖治,訓練精兵以圖再起。
此議一提立刻在朝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也分化成為兩派。以右相為首的張浩極力反對求和,他以為南朝皇帝親征足以表明他們不僅僅是想獲得土地和歲幣,而是要滅亡金國,以報當年靖康之恥,與其談判不過是自取其辱,蕭仲恭和議被扣就是明證,他的主張獲得了太師兀朮為首的少壯派支援。另一派自然是以新任左相宗本為首,雙方在朝堂上爭執不下,惹得皇帝完顏亶發了飆,藉著酒勁兒將右相張浩打了一百廷杖,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第四百九十章 以水為兵
歇兵兩日後,高寵兵團攜錦州大勝之威向遼陽府進發。大軍以豹將為先鋒,狼將和近衛軍為中軍,忠勇軍為後衛,出錦州後轉向東北繼續北上。虎翼軍則沿大路攻打遼西州和顯州等州縣,並保護大軍的左翼。大軍滾滾向前如入無人之境,沿途州縣或降或逃,少有頑強的抵抗,這時大家又是一陣感嘆,皇帝的腦袋真不知道是咋長的,總能料人於先,冒出些奇怪的想法。
趙檉攻破錦州後即下令開放城門放民自流,並沒有將人口拘束於一地。在生產力低下的農業社會,人口就意味著生產力,代表著財物,只有眾多的人口聚居才能給城市帶來活力。而皇帝卻放任敵國百姓逃離,還經被俘獲的金國左相蕭仲恭再次以使者身份釋放,這奇怪的命令當然令諸人不解,收取一座空城又有什麼用呢?
一路行來,大家這才明白皇帝這是又打了一場宣傳戰,而那些從錦州逃出的流民就是他們的義務宣傳員。這些流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把錦州之戰的慘烈一路傳播開去,尤其是摧枯拉朽般的炮火和給軍民們造成的嚴重傷亡,傳言又經過不斷的加工及誇大,又變成了更加恐怖的版本,真是人人談之色變,自己把自己都給嚇壞了。
想想也是,錦州城池比自己的小城堅固百倍,擁兵數萬,戰將上千,可一日便被攻破,兩位首官一死一俘,整個城池變成廢墟,死傷數萬人之眾。聽聞宋軍繼續北上。百姓們是爭相北逃,守臣是未戰兩腿已經打顫。再說憑藉自己那點實力不跑還等什麼,於是乎宋軍這一路簡直就是在以行軍的速度攻城掠地。走到哪裡,哪裡便已經是大宋的國土……
大軍以日行五十里的速度向遼陽府進發,前鋒於四月二十日渡過錐子河,前出的探馬到達鶴野這才探聽到馬威兵團在本月十三日於三江口全殲金水軍,擊斃了其都統徐文的訊息,現在水陸兩軍並進,已經在遼陽附近與金軍接戰十數陣,水軍已經進入梁河中游,距城四十餘里。陸路攻克嬪州、攻克灌石山要塞,離遼陽城只有兩日路程。
“虛驚一場!”趙檉接報後長出一口氣道,這些天來他一直為馬威兵團擔心,一路上催軍快行。
“哼,見到馬威後一定要狠狠地踢他屁股,這麼長時間也不送個訊息,讓我們替他擔心不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