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和平使者,平靜女神,自然與和諧之女!”李滬生由衷一笑,不覺讚歎。
“真正的使者是這個。”黑衣人烏瑪放下鳥籠,語鋒一轉,轉身從壁灶裡取出一個黑油織布包。酥油燈下,黑衣人長髯深髭,慈眉善目,兩眼有神,層層開啟布包,只見寒光燁燁,正是一柄長劍。“你認識這個嗎?它就是高虎聲用過的。”
…
“高虎聲1967年就抓住過溼塔在他去克什米爾的路上”
…
黑衣人烏瑪雙手扶劍,含笑遞上。李滬生接過,一道寒光逼來,便覺份量可掂。“那是1967年他在亞東草場攔截叛逃事件,被做為‘間諜’抓起,落在地上而被我揀起來的。你如果喜歡,我情願以此劍換取你所佩之刀。”李滬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黑衣人烏瑪兩眼炯炯,放射著一種俠義之光李滬生取過自己的刀遞上,將高虎聲用過的劍平展在懷,只見該劍長逾1米,尖鋒亮烈,凜然生風,坐在石板上,硝煙流雲眼前滾過,一幅幅傳奇故事畫面般翩翩展開
…
中印邊界東段態勢圖紅框內有三個點:扯冬、兼則馬尼、達旺。中印邊界的重中之重、1962年衝突焦點達旺方向錯那縣、米林縣、墨脫縣、崗巴縣查果拉等就牽扯這三個點。邊境戰爭即是由印軍在扯冬建立哨所引發。印軍大規模進攻如中錫邊境塔克遜、亞東查果拉、米林、瓦弄等地,裝甲集團可從容集結出擊,我方只能被動防守。解放軍1962年邊境戰爭中曾收復達旺,但後來主動撤軍,現為印度所控制——正因達旺的為印度所控制,我方戰役主動權完全喪失,中印邊界東段戰術地形優勢完全一邊倒在印度一方,後者佔據制高點,我軍哨所平均低100米,我方也無法從那裡大規模集結進攻。達旺在中印邊境戰爭中的名聲很高,不僅因為1962年中國軍隊在那裡打過勝仗,也因為1962年我軍主動放棄而前者重新淪於印軍之手留下的巨大傷痛自那時以來有關達旺流傳了很多故事,而我軍偵查員高虎聲的傳奇故事更是名傳遐邇,家喻戶曉
…
“他現在哪裡?!”一聲急切——李滬生此行千里跋涉,就是為了找到高虎聲!
3。 噩訊驚傳
3。 噩訊驚傳
…
“這個聽說好像是” 黑衣人烏瑪歉然,目光呆痴。
“啊怎麼了?!”李滬生猛一驚!發生了什麼?
“這” 烏瑪木然,眼圈一溼,無語。
“不!這不可能!”李滬生胸脯急劇地起伏,他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那顆摯愛的心,不能接受英雄死亡的噩訊!
“他是受權奸陷害的”黑衣人憤然悵道。
“為什麼!?”李滬生虎眼圓睜。
“他是因為間諜罪,到了酒泉”黑衣人說不下去了。
“什麼?!”這麼說,他已經見過部隊長了?!
…
高虎聲遇難,西藏地圖的偵破線索完全切斷!李滬生心裡清楚,自己的“行動”計劃已經全盤失敗!
…
不對啊?!在阿克蘇上了軍區後勤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