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問你,這南京城裡,什麼人的銀子最多!”
“當然是那些大家族,大商人了!”朱雲娘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錯!”王嶽笑得褶子都出來了:“這些商人們雖然有銀子,不過,還有一種人,比他們銀子更多,甚至,這些人,本來就是商人!”
朱雲娘恍然大悟:“公公是說,朝廷的官兒!”
王嶽朝著錢無病一指:“你看,這丫頭比你腦子就活泛多了吧,我就提個頭,她立馬就想到了,說道有錢,這天底下,誰比當官的更有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南京城裡,最不缺的就是官兒!”
“可是他們的銀子,怎麼能為咱們賺錢呢?”朱雲娘喃喃自語道,眼睛一轉,轉到了錢無病身上,臉上登時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無病哥哥,你們錦衣衛不是最擅長栽贓陷害的嗎?沒準,這南京城裡,也有些圖謀不軌的官兒,你好好的查一查!也許咱們的銀子,就有著落了!”
錢無病和王嶽面面相覷,半響,王嶽才“嘿”的笑一下,指著朱雲娘:“這丫頭,這丫頭,你比無病還像錦衣衛……”
朱雲娘轉轉眼珠,也嘿嘿笑了兩聲,在王嶽和錢無病面前,出這樣的主意,純粹就算搞氣氛而已,她可不覺得這點銀子的事情,在王嶽面前,是多大的事情。
“這事情不是這麼辦的!”王嶽笑夠了,這才真正指點了她一下:“咱們四海樓的信譽不是出來了麼,你說在南京城裡,若是如同寶鈔一樣,發些船票,這銀子的事情,還用得著擔憂麼,而且,這船票,一旦船隊回來,立馬按照利潤兌現,這樣明擺著賺錢的事情,你說,誰會放過,當然了,咱們這船票,可不對著那些普通百姓,那些百姓們又能有多少銀子,咱們只賣給有官身有功名的,有公公我在南京在,這些官兒們,難道還擔心船票兌現不了?”
“這個,朝廷許嗎?”朱雲娘先是一喜,接著眉頭微微一蹙,想到這一點。
“什麼是朝廷?”王嶽笑呵呵的說道:“在南京,公公我就是朝廷,這些拿出銀子買咱們船票的官員就是朝廷,那你說,朝廷許嗎?”
第355章 船引
四海樓發行船引一事,很快就在南京的官場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天底下,有兩種訊息,是流傳的最快的,一種百姓們喜聞樂見但是與自身沒多大關係的小道訊息,另外一種,那就是這種和自己利益攸關的利好訊息了,這後一種訊息的傳播速度,比前一種更快,畢竟這很可能就是手快有手慢無的買賣,早得到訊息,或許,比起遲得到訊息的,賺到的真金白銀就更多。
四海樓並沒有貼出告示通告,但是,這訊息偏生一兩天之內,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有人說這訊息是從鎮守太監王公公府上傳出來的,畢竟四海樓和王公公的關係,那是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情;也有人說,這訊息是以兩淮兩江數個會館的主事人在商議這事情的時候,流出出來的訊息,這些會館的商人們不缺銀子,但是他們卻是缺的朝廷官員們的照拂,分出這麼大一塊利潤,將來這船隊在這運河上下,幾乎可以想象得到,那絕對是暢通無阻了,誰要為難四海樓這船隊,那等於就是和南直隸數以百計的官員過不去,這股力量集結在一起,不說掀個把大學士下臺,讓個把布政使倒黴,那卻是一定的了;更有人說,這訊息是北邊來的代王王府和幾位國公聊天的時候半真半假的說的,畢竟北邊的藩王到南邊這花花世界來賺這銀子,不分潤一些給地方上的官員,那怎麼都說不過去的。
不管怎麼說,在這些官員眼裡,四海樓的船引,先是四海樓這是皇商的買賣,後有王公公和一眾富商背書,怎麼也比眼下爛了大街的大明寶鈔來的可靠。大明寶鈔自從洪武七年由太祖高皇帝實行“鈔法”發行,到眼下不過是一百餘年,但是,卻是幾乎與廢紙無異。當然,動心的大都是雖然有點小錢,卻也談不上大富的那些官員,訊息一傳出來,他們一個個就琢磨起來,要是這“船引”花的銀子不多的話,倒是可以弄點在手上,反正這船隊出海迴轉,也不過是三兩個月的時間,是個什麼情況,到時候一見就知道了。
王嶽將這籌集銀子發行的票據稱作為“船票”,實際上,官員們更傾向為稱呼這些票據為船引,大明鹽法開中,不是一年兩年,這船票的性質,可不就和鹽引差不多麼。
十一月中,四海樓發行“四海船引”,每引票據面額兩百貫,可轉讓,可買賣,憑票即付,半年分紅,風險自負。
第一批一千引,幾乎是在一天之內,就被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