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說:臣是小地方官,不該與宰相同列。
玄宗說:你現在是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姚崇並不謝恩。
皇帝暗自驚訝,卻也並不多問。到了行宮,玄宗讓宰相們坐定,姚崇卻跪下來說:臣有十項主張要奏明聖上。如果陛下認為事不可行,剛才的任命臣不敢奉詔。
玄宗說:儘管言無不盡,朕量力而行就是。
姚崇問:不靠嚴刑峻法,而以仁義治國,行嗎?
玄宗說:這正是朕寄希望於愛卿的。
姚崇問:不窮兵黷武,不好大喜功,行嗎?
玄宗說:完全可以。
姚崇問:宦官不得干預朝政,行嗎?
玄宗說:考慮已久。
姚崇問:國戚不任宰相,冗官一律淘汰,行嗎?
玄宗說:早該如此。
接下來姚崇提出的其他主張,玄宗全部接受,包括所有的臣僚都能犯顏直諫,他們的人格尊嚴不受欺侮;也包括將兩漢和武周的歷史教訓記錄在案,永為警示。於是姚崇山呼萬歲:天下萬幸!聖君千載難逢,姚崇敢不肝腦塗地。
玄宗說:賜坐。
原本坐在首位的中書令立即起身讓座。
姚崇說:中書令是首相,姚崇豈敢僭越。
玄宗說:那就由你來做中書令。'12'
唐代三彩文官俑,1981年洛陽龍門安菩夫婦墓出土。
唐代彩繪文官俑,洛陽博物館藏。
上述故事實在太像小說,所以不被正史採信。但,姚崇有這十項施政綱領是事實,擔任了中書令也是事實,只不過要到兩個月以後。原來的中書令,則被貶為刺史。'13'
這當然又是姚崇所為。某次上朝,姚崇一瘸一拐。玄宗關切地問:愛卿難道有足疾嗎?
姚崇說:沒有足疾,只有心病。
玄宗問:病在哪裡?
姚崇答:中書令秘密地進了岐王府。'14'
久經沙場的玄宗皇帝立刻就聽明白了。想想看,歷史上哪一次政變不是因為內外勾結?儘管玄宗相信岐王作為自己的弟弟不會謀反,破壞政治規矩的人卻必須嚴懲。
朝野轟動,因為下臺的中書令是張說(讀如月)。
張說早在武則天的時代便已名聞天下。長安三年(703)九月,國務委員魏元忠被張昌宗兄弟誣告謀反,女皇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全體宰相組成合議庭,讓魏元忠與原告在御前當面對質。於是張昌宗提出,傳張說出庭作證。他的理由是:魏元忠妄議陛下老邁年高,乃是此人親耳所聞。
沒想到,張說進去後卻一言不發。
當時的氣氛十分緊張。朝堂外,正派的大臣擔心張說作偽證,在他進去之前紛紛提出警告。御座前,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不知道他會說出什麼話來。魏元忠沉不住氣,高聲叫道:張說,難道你要夥同張昌宗誣陷我嗎?張昌宗則勝券在握,氣焰囂張地催著張說趕快作證。
張說這才開口。他先是斥責魏元忠:身為宰相,怎麼像販夫走卒一樣沒有見識!然後稟告武則天:陛下明鑑!當著陛下的面,張昌宗都可以把人逼成這個樣子,不難想象在外面何等猖狂。臣不敢欺君,臣確實不曾聽見魏元忠有過不當言論,反倒是張昌宗許以高官厚祿,要臣信口雌黃。'15'
位卑官微的張說從此讓人刮目相看。中宗即位後,他從放逐之地被召回京城,後來又跟姚崇和郭元振一起成為李隆基的太子黨。只不過在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郭元振保住了相位,張說被排擠到洛陽,所以都在七月三日的事變中立下汗馬功勞,姚崇卻由於被貶到外地而與此無緣。
因此張說下課,以及其他“七三功臣”紛紛被貶,便被認為是姚崇的嫉妒所致。其實不然。玄宗不是睿宗,更不是中宗,豈是姚崇所能左右?說到底,他的翻臉不認人,根本原因是要開創新紀元。別忘了,新皇帝的新年號可是叫做“開元”的。走馬換將,不過意味著啟動新的程式而已。
那麼,姚崇能讓玄宗開門紅嗎?
'7'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七月條,同時參看兩《唐書》之郭元振傳。
'8'見《冊府元龜》卷八十四。
'9'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十月條,同時參看兩《唐書》之郭元振傳。
'10'見兩《唐書》之姚崇傳,《資治通鑑》卷二百八神龍元年二月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