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民?因此,當禁衛軍將士一言不發看著他時,玄宗就應該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實際上,楊國忠和楊玉環兩條人命,也只是換來了短暫的安寧。三天後在扶風郡(今陝西省鳳翔縣),禁衛軍再次人心浮動,就連陳玄禮也無法控制。玄宗卻很清楚,他現在已經是落毛的鳳凰。既然如此,那又何妨再拔幾根?

於是皇帝把將士們叫來,指著剛剛收到的蜀錦說:諸位都是國家的功臣,為了朕不得不拋妻別子。此去蜀中,山高路遠,郡縣狹小,要吃的苦還很多。不如就此別過,共分此錦作為盤纏。諸位回去以後,見了長安的父老鄉親,煩請替朕問個好,各人也好自為之吧!說完,淚如雨下。

將士們也哭著說:臣等願意追隨陛下,生死不渝!'45'

此後倒是再沒有什麼風險,唐玄宗甚至一邊走一邊組建自己的流亡政府,任命了三個宰相,頒佈了若干制令。七月二十九日,在經歷了四十六天的長途跋涉之後,玄宗及其追隨者一千三百多人終於到達成都。

只不過,他並不知道自己早就變成了太上皇。

但,玄宗皇帝應該清楚,禁衛軍在扶風郡為什麼會動盪不安。原因很簡單,楊國忠和楊玉環被殺的第二天,太子李亨也離他而去。追隨這位落難的老皇帝還有沒有前途,帝國今後的大局又會怎樣,已經是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32'見兩《唐書》之楊國忠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33'馬嵬驛在今陝西省興平市境內,距離當時的金城縣約二十八里,而金城距離長安八十五里。

'34'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35'據《舊唐書·玄宗紀下》,唐玄宗倉皇出逃時“微雨沾溼”。

'36'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37'見兩《唐書》之楊國忠傳、陳玄禮傳。

'38'關於陳玄禮向太子報告以及太子的態度,見《舊唐書·楊貴妃傳》、《舊唐書·韋見素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陳玄禮對唐玄宗說的話,見《舊唐書·玄宗紀下》。

'39'以上見《舊唐書·玄宗紀下》,兩《唐書》之楊國忠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40'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41'見《新唐書·楊國忠傳》。

'42'見《舊唐書·楊國忠傳》。唐玄宗與陳玄禮這段對話的具體時間,《舊唐書》並無明示。但如果理解為是在楊貴妃死後,則於情於理不通。

'43'見兩《唐書》之楊貴妃傳,《舊唐書·玄宗紀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44'以上均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45'見《舊唐書·玄宗紀下》,《舊唐書·韋見素傳》,《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載六月條。

肅宗即位

李亨離開父皇,看上去也是事出偶然。

六月十五日,玄宗一行準備離開馬嵬坡,但何去何從卻又成了問題。經歷了腥風血雨的皇帝變得謙和,甚至虛心地聽取了禁衛軍的意見。將士們卻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有的說去隴西,有的說去靈武,有的說去太原,還有人主張殺回長安。最後,還是韋見素的兒子韋諤一錘定音:先去扶風避避風頭看看再說。這才有了前面所說分蜀錦的一幕。'46'

然而動身之時,鄉親們卻來了。

這些純樸的民眾是來挽留玄宗的。他們攔在馬前言辭誠懇地說:宮殿是陛下的家居,陵寢是陛下的墳墓。陛下拋棄家居和墳墓,要到哪裡去,又能到哪裡去?

玄宗無奈,只好留下太子做工作。

父老鄉親們又說:至尊一定要走,就請太子殿下率領我等收復長安。我等生於聖代,世為唐民,願同心同德,討伐逆賊。如果至尊和殿下都不留,誰為中原百姓做主?

這時,圍住太子的已有數千人。

太子只好不走。

不走也有三個原因。一是走不了,二是不想走,三是不敢走。長期以來,太子李亨先是受李林甫打壓,後是被楊國忠排擠,但兩任宰相都如此猖狂,不就因為他們的背後有父皇嗎?如果再跟父皇去蜀中,誰知道會是什麼下場?

更何況,此刻是多好的機會呀!楊國忠死了,楊貴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