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的參透,可是王九齡想想還是打住了,新疆的少數民族佔多數,盛世才不是傅作義,沒有那個魄力,也沒有那個實力,新疆還是太偏了。
王九齡一直在往四周修路,比如現在不但西藏修通了多條公路去青海,還修了一條路去新疆,而西康也修了多條路去青海,西康的東西也源源不斷的流入青海,在從青海流入甘肅、新疆、寧夏。
到今年八月份樂山到成都的鐵路就可以通車,王九齡已經在規劃從成都修路去陝西寶雞然後修到蘭州修到西寧,然後蘭州在修到新疆,從寶雞的另一條鐵路會修到寧夏銀川,再從銀川修到綏遠,不管要花多少錢,王九齡都會修。
王九齡要將整個大西北的疆域用鐵路連起來,這樣有外敵入侵就可以迅速的集結兵力去戰鬥,而王九齡的想法得到了周邊軍閥的支援,反正不是他們出錢,第二個他們已經從跟西康的貿易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稅收明顯曾加,要是修通了鐵路,相信情況會更好,依照西康的實力可以輕而易舉的滅掉他們,但是忘記了沒有那麼多,不但不那樣做,反而大量的賣槍支彈藥給他們,大家還相互派兵互相學習,就像王九齡的騎兵的作戰戰術全部脫胎於二馬的騎兵。而王九齡也派軍官去幫助他們接受現代化的訓練。
第兩百一十五章 交趾現狀
1934年8月,西康得到了法國資金三十億美元,外加交趾一個省,現在交趾人口1700萬,且已經全面穩定下來。
交趾主要糧食作物就是水稻,水稻生長季達300天,有的地方生長期可達365天,一年能種三季稻。生長季內日照1400~1800小時,降水800~1600mm。秈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颱風影響最大,土地生產力較低。雙季稻佔稻田面積的68%,多為三熟制,這也是為什麼東南亞為什麼一直是稻米的出口國。
7、8月正好是水稻的收割季節,這段時間遷移過來的農民正在熱火朝天的收割水稻,耕作、插秧,農民們看到一堆一堆的稻穀,心裡樂開了花,幾千斤稻穀全部是他的了,不用向任何人上交稻子,政府兩年內不受稅,不用上繳公糧,而且以後要收的標準早就出來了,相對於收穫的稻子來說,簡直不值得一提。
來交趾的農民根據家裡的人口,都能分到10到15畝的好田,另外一些差一點的地,再這邊應為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畝產量比兩江流域都要多一些,正常情況這裡一般畝產量在400…500斤之間,可惜沒有雜交水稻,要不然隨隨便便也是畝產量一千斤以上,不過就算畝產四五百斤,他們每家每戶的糧食也有四五千斤,這還是一個季度,而交趾都是三熟,一年可以收三次水稻,農民們幸福的快要暈過了,10畝田一年就是一萬四五千斤啊!,他們全家留個三千斤吃,剩下的全部賣掉,他們都算不過來能賣多少錢了。
反正他們知道現在每天可以吃三頓,頓頓都是白米飯,管夠吃,要是願意還可以吃四頓、五頓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每天喝一頓稀的一年到頭還有半年喝不上,他們沒有忘記這麼好的日子是誰給的,於是個個家裡都給王九齡立了長生牌,王九齡後來也沒有制止,只要不影響生產就沒事,不能打擊民眾的積極性,自己與其把時間lang費在這上面,還不如多想辦法去讓他們過得更好。
王九齡也終於知道為什麼以前那麼受歡迎了,不過王九齡所做的不是打土豪鬥地主,把比自己厲害的人過的好的人全部變成窮鬼,王九齡提出來的口號是人人當地主,當土豪,他們的日子是令人羨慕的,尤其是那些貧下農民,王九齡相信這個口號更積極,激發人們奮鬥向上,而不是激發人們仇富的心裡,天天想著去吧那些有錢人搞下來,弄死他們,王九齡需要的是和諧社會,安穩的發展,不會刻意的去犧牲某一個群體。
工業方面,城市資源配置在王九齡砸了相當於3億美元的15億龍幣之後,已經趨於合理;各種工礦企業陸續投入生產,四通八達的公路也修通了,這裡屬於平原地區,修路難度小,而且法國人在這裡統治了半個世紀,為了維護統治,並把這裡當作入侵中國的基地,所以他們修了很多路,很多都是直接修道了雲南和兩廣,省了王九齡不少的事情,而鐵路部正在籌劃修建象市道緬甸邊境的鐵路,交趾將會成為日後王九齡進軍東南亞的堅固堡壘、基地。
為此兵工廠、汽車廠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成並且已經全面投產,以後槍支、火炮、彈藥就不需要從西康運過來了。
還有各種民用工廠,那些實業家門在王九齡的支援下陸續在交趾投資生產